seo综合信息
SEO信息 百度来访IP:- | 移动端来访IP:- | 出站链接:11 | 站内链接:13 IP网速: IP地址:- 地址:- | 网速:858毫秒 ALEXA排名 世界排名:- | 预估IP:- | 预估PV:- 备案信息 - | 名称:- | 已创建:未知
收录 百度 360 搜狗 谷歌 查询 0 0 0 0
电脑关键词 手机关键词 页面友好 首页位置 索引 近期收录 0 0 电脑端优秀 - 0 0
服务器信息 协议类型 HTTP/1.1 200 OK 页面类型 text/html; charset=utf-8 服务器类型 Tengine 程序支持 连接标识 消息发送 2024年9月19日 13时43分13秒 GZIP检测 已启用GZIP压缩 源文件大小 488.83KB 压缩后大小 121.71KB 压缩率 75.10%
网站快照首页成都市供应链协会欢迎来到成都市供应链协会!供需平台|会员登录|申请入会首页新闻中心协会动态协会公告行业资讯会员消息信息公开党建工作政策法规政策速递行业标准资料文库会员中心会员服务入会指南协会成员会员权益供需平台智库专家联盟专家教指委专家关于协会协会介绍联盟介绍协会章程联系我们首页新闻中心行业资讯协会动态会员消息党建工作政策法规政策速递行业标准资料文库会员中心会员权益协会成员机会清单产业功能区供给清单政府供给清单企业供给清单产业功能区需求清单政府需求清单企业需求清单应用商店智库专家联盟专家教指委专家协会介绍联盟介绍入会指南联系我们共建共享·连接世界BUILD,SHAREANDCONNECTTHEWORLD了解更多获取报价BRINGCOMPANYVALUE专注企业建站带来更多价值了解更多获取报价请输入标题投资指南查看更多+您的浏览器不支持video标签协会简介Associationprofile协会章程ArticlesofAssociation入会指南MembershipGuide各专委会Specialcommittees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改革创新先进集体【协会动态】成渝公路班车第一次研讨会圆满结束 为进一步促进成渝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切实推进两地公路运输环节降本提质增效,4月11日下午,成都市供应链协会联合龙泉驿物流与供应链协会共同举办的“成渝公路班车第一次研讨会”在民生物流四川公司会议室召开。 协会会长单位积微物联、副会长单位中国物流西南事业部、四川物流研究院,理事单位畅联供应链、金源程,会员单位圆方物流,龙泉驿区相关物流企业,协会副秘书长范亦岷及协会相关人员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会上,成渝公路班车项目牵头企业民生物流集团业务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开通公路班车的意义、步骤和未来计划,表达了集团坚持开行公路班车的决心,也诚挚邀请相关公司积极加入共谋发展。 各物流企业表达了对成渝公路班车开行的浓厚兴趣,并结合企业自身特点,积极建言献策。 会场气氛热烈而务实。 下一步,市供应链协会将积极跟进项目进度,发挥沟通政府与企业的桥梁作用,加强牵头企业和各参与方的沟通联系,为会员单位业务拓展赋能。 也欢迎更多对成渝公路班车项目有兴趣的会员单位加入其中,共同推动成渝公路班车项目的最终落地开行。 【协会动态】主动作为、勇于担当——“成都市供应链协会冷链物流专委会筹备工作及征集推动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政策建议”座谈会圆满召开4月10日下午,“成都市供应链协会冷链物流专委会筹备工作及征集推动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政策建议”座谈会在协会圆满召开。 市发改委经济贸易与消费处、市口岸与物流办公室产业发展处(供应链发展处)和口岸服务处、龙泉驿区交通局物流科、协会会员10余家单位参加本次会议。 座谈会由成都市供应链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王智超主持。 会议背景:冷链物流上承食品、果蔬、医药、化工等生产行业,下连老百姓的居家生活必需,是关系着全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安全的重要产业。 成都市作为国家“四横四纵”冷链骨干通道网络建设布局中的重要节点,2022年入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承载城市,标志着成都市获得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也对我市冷链物流行业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2024年4月3日,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函要求各部门和商协会协助提供推动全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政策建议。 协会积极响应、主动作为,第一时间组织我市冷链物流主要企业,并邀请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召开此次座谈交流会。 会上,各参会企业参照省厅文件要求,联系自身实际,针对我市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展开积极建言。 企业提出,成都市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巨大、需求旺盛,为行业提供了较好的发展空间,但也普遍存在因无序竞争导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不利因素。 企业建议,希望政府出台更多规范和鼓励行业发展的举措,并希望通过协会搭建我市冷链物流公共服务平台,聚拢资源,增进协同,提升效率,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 市发改、市口岸物流办相关处室负责人认真聆听企业发言,对企业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现场回应并就具体问题展开讨论。 相关负责人表示,很高兴能和冷链物流行业主要企业面对面进行交流,将针对企业提出的建议和行业发展中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为精准支持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政策依据。 会上宣读了成都市口岸与物流办公室“关于同意成立冷链物流专委会的函”。 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王智超对市口岸物流办快速批复同意成立冷链物流专委会表示感谢,并代表专委会成员企业表态,专委会工作将遵循“党建引领、规范管理、行业共建、专业高效”的原则,积极沟通政府,赋能行业,服务社会,为重构成都作为西部冷链供应链中心贡献协会力量。 参会企业代表认为协会召开本次会议非常及时,对政府职能部门的务实工作作风表示赞赏和感谢。 接下来,协会将对各方发言内容进行整理,尽快提交省市发改委并上报市口岸物流办。 玉湖冷链物流(成都)有限公司、国货航物流事业部成都公司、成都国际铁路班列有限公司、成都天府国际空港产城投资运营有限公司、中智物流智库、成都普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成都银犁冷藏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四川丝路里物流科技有限公司、成都易易供应链有限公司、成都市瀚尊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企业主要负责人出席本次座谈会。 【协会动态】“搭平台、聚资源、促发展”助力普洛斯供应链在蓉发展4月10日,普洛斯供应链总裁业务助理曲永恒、普洛斯供应链国际供应链总监赵鹏、普洛斯供应链运营专家刘莹、普洛斯供应链行研专家黄非可、普洛斯隐山资本副总监李禹霏一行5人拜访协会,了解四川、成都进出口业务、物流基础设施及供应链发展环境,成都市供应链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王智超、副秘书长雷斌、人才建设部部长徐凤娇及协会相关人员接待了普洛斯供应链一行。 此次交流活动协会专程邀请到了成都市口岸与物流办公室产业发展处(供应链发展处)领导参加。 会上,普洛斯供应链总裁业务助理曲永恒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普洛斯供应链的发展历程和华东、华南供应链资源,同时表达了其在蓉加大供应链投资的相关诉求,并希望协会引荐相关供应链企业洽谈供应链合作业务。 在听取了普洛斯供应链的想法后,市口岸物流办吕航副处长详细地介绍了成都“四港六中心”的物流基础设施布局情况,表示欢迎普洛斯供应链与当地企业多考察、多交流,也指出了政府目前在供应链领域的政策支持,及成都这个“有网感”的城市的发展前景,放心在蓉加大投资,达到合作共赢。 在听取了吕航副处长的相关介绍后普洛斯供应链当即表示了浓厚的兴趣与加大合作意向。 随后,中智物流智库代表贾贝龙分别从四川进出口贸易、经济发展水平、物流发展情况对成都供应链基本情况进行了详细地介绍,指出成都要打通国际国内双通道,建设“现代开放型产业体系”,打造以供应链为牵引的物流业务发展格局,筑强三轴两廊两通道的对外立体交通网。 当前,成都正处于三大战略的重要节点,发展市场具有很强的前瞻性。 成都市供应链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王智超为普洛斯供应链详细地介绍了成都产业链建圈强链的相关情况,并从省属到市属几家大型国有企业目前在供应链领域的发展方向,以便普洛斯供应链更好地了解成都市场。 同时表示,“搭平台、聚资源、促发展”是协会的工作职能,协会自成立以来一直以“建设成都市供应链资源资源配置中心”为目标,助力成都国际供应链体系建设。 【协会动态】成都市供应链协会助力行业赋能,企业走访火热报名中【协会动态】成都市供应链协会组织学习并传达成都市口岸与物流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行业协会(产业联盟)有关工作的通知4月7日,协会集中学习并传达成都市口岸与物流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行业协会(产业联盟)有关工作的通知。 成都市供应链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王智超指出,协会秘书处全体人员要深刻领会通知精神,铸牢意识形态阵地,强化安全意识,自觉树立良好形象,为会员企业做好服务,赋能行业发展。 成都市口岸与物流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行业协会(产业联盟)有关工作的通知一、突出党建引领,狠抓学习教育要高度重视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党建工作,积极发挥协会 (联盟)党支部作用,通过“三会一课”、理论宣讲、外请辅导、专题党课、走访研讨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加强支部党员及秘书处工作人员日常 学习教育,铸牢意识形态阵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二、强化安全意识,筑牢安全底线要深入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定期开展相关安全风险研判分析,围绕消防、禁毒、交通、保密等重点领域,紧盯重点时段,常态化引导和教育秘书处全体工作人员树牢安全意识,自觉做好个人在办公区域、重点场所、交通出行、旅游观光、居家生活等方面的安全风险防控,坚决杜绝酒驾、毒驾等违法违规行为。 三、树立良好形象,积极营造氛围要积极引导秘书处及会员单位讲文明、爱卫生,主动参与和自觉支持文明城市创建、爱国卫生运动、生态环境保护、绿色低 碳出行、世园会举办、病媒生物防制等工作。 要通过协会(产业 联盟)网站、公众号、信息平台、社会媒体等载体开展好行业宣传,积极营造热爱文明、热爱卫生、热爱绿色低碳、热爱城市家园的良好氛围。 四、关心关爱人才,发挥人才作用要主动做好对协会(产业联盟)、行指委及会员企业的专家学者、企业家、领军人才及相关管理型技术型人才的关心关爱和 服务保障,充分发挥协会(产业联盟)平台作用,积极推动行指 委和专家库在积极建言献策、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校企合作、聚合行业资源、培养职业人才、产业人才招引等方面发挥专业作用。 五、加强企业服务,助力产业发展要不断提升协会(产业联盟)专业能力,围绕产业建圈强链、“三个做优做强”重点片区建设、低空经济发展、打造新质生产力等重点方向,认真策划和开展企业沙龙及相关主题会展活动, 搭建产业项目投资和企业合作交流平台,积极参与招商引智,帮 助企业纾难解困,开展产业前沿研究,持续提升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的影响力和品牌度。 协会动态协会公告行业资讯会员消息信息公开【协会动态】成渝公路班车第一次研讨会圆满结束 为进一步促进成渝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切实推进两地公路运输环节降本提质增效,4月11日下午,成都市供应链协会联合龙泉驿物流与供应链协会共同举办的“成渝公路班车第一次研讨会”在民生物流四川公司会议室召开。 协会会长单位积微物联、副会长单位中国物流西南事业部、四川物流研究院,理事单位畅联供应链、金源程,会员单位圆方物流,龙泉驿区相关物流企业,协会副秘书长范亦岷及协会相关人员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会上,成渝公路班车项目牵头企业民生物流集团业务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开通公路班车的意义、步骤和未来计划,表达了集团坚持开行公路班车的决心,也诚挚邀请相关公司积极加入共谋发展。 各物流企业表达了对成渝公路班车开行的浓厚兴趣,并结合企业自身特点,积极建言献策。 会场气氛热烈而务实。 下一步,市供应链协会将积极跟进项目进度,发挥沟通政府与企业的桥梁作用,加强牵头企业和各参与方的沟通联系,为会员单位业务拓展赋能。 也欢迎更多对成渝公路班车项目有兴趣的会员单位加入其中,共同推动成渝公路班车项目的最终落地开行。 04132024【协会动态】主动作为、勇于担当——“成都市供应链协会冷链物流专委会筹备工作及征集推动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政策建议”座谈会圆满召开4月10日下午,“成都市供应链协会冷链物流专委会筹备工作及征集推动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政策建议”座谈会在协会圆满召开。 市发改委经济贸易与消费处、市口岸与物流办公室产业发展处(供应链发展处)和口岸服务处、龙泉驿区交通局物流科、协会会员10余家单位参加本次会议。 座谈会由成都市供应链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王智超主持。 会议背景:冷链物流上承食品、果蔬、医药、化工等生产行业,下连老百姓的居家生活必需,是关系着全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安全的重要产业。 成都市作为国家“四横四纵”冷链骨干通道网络建设布局中的重要节点,2022年入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承载城市,标志着成都市获得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也对我市冷链物流行业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2024年4月3日,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函要求各部门和商协会协助提供推动全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政策建议。 协会积极响应、主动作为,第一时间组织我市冷链物流主要企业,并邀请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召开此次座谈交流会。 会上,各参会企业参照省厅文件要求,联系自身实际,针对我市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展开积极建言。 企业提出,成都市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巨大、需求旺盛,为行业提供了较好的发展空间,但也普遍存在因无序竞争导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不利因素。 企业建议,希望政府出台更多规范和鼓励行业发展的举措,并希望通过协会搭建我市冷链物流公共服务平台,聚拢资源,增进协同,提升效率,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 市发改、市口岸物流办相关处室负责人认真聆听企业发言,对企业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现场回应并就具体问题展开讨论。 相关负责人表示,很高兴能和冷链物流行业主要企业面对面进行交流,将针对企业提出的建议和行业发展中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为精准支持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政策依据。 会上宣读了成都市口岸与物流办公室“关于同意成立冷链物流专委会的函”。 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王智超对市口岸物流办快速批复同意成立冷链物流专委会表示感谢,并代表专委会成员企业表态,专委会工作将遵循“党建引领、规范管理、行业共建、专业高效”的原则,积极沟通政府,赋能行业,服务社会,为重构成都作为西部冷链供应链中心贡献协会力量。 参会企业代表认为协会召开本次会议非常及时,对政府职能部门的务实工作作风表示赞赏和感谢。 接下来,协会将对各方发言内容进行整理,尽快提交省市发改委并上报市口岸物流办。 玉湖冷链物流(成都)有限公司、国货航物流事业部成都公司、成都国际铁路班列有限公司、成都天府国际空港产城投资运营有限公司、中智物流智库、成都普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成都银犁冷藏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四川丝路里物流科技有限公司、成都易易供应链有限公司、成都市瀚尊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企业主要负责人出席本次座谈会。 04122024【协会动态】“搭平台、聚资源、促发展”助力普洛斯供应链在蓉发展4月10日,普洛斯供应链总裁业务助理曲永恒、普洛斯供应链国际供应链总监赵鹏、普洛斯供应链运营专家刘莹、普洛斯供应链行研专家黄非可、普洛斯隐山资本副总监李禹霏一行5人拜访协会,了解四川、成都进出口业务、物流基础设施及供应链发展环境,成都市供应链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王智超、副秘书长雷斌、人才建设部部长徐凤娇及协会相关人员接待了普洛斯供应链一行。 此次交流活动协会专程邀请到了成都市口岸与物流办公室产业发展处(供应链发展处)领导参加。 会上,普洛斯供应链总裁业务助理曲永恒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普洛斯供应链的发展历程和华东、华南供应链资源,同时表达了其在蓉加大供应链投资的相关诉求,并希望协会引荐相关供应链企业洽谈供应链合作业务。 在听取了普洛斯供应链的想法后,市口岸物流办吕航副处长详细地介绍了成都“四港六中心”的物流基础设施布局情况,表示欢迎普洛斯供应链与当地企业多考察、多交流,也指出了政府目前在供应链领域的政策支持,及成都这个“有网感”的城市的发展前景,放心在蓉加大投资,达到合作共赢。 在听取了吕航副处长的相关介绍后普洛斯供应链当即表示了浓厚的兴趣与加大合作意向。 随后,中智物流智库代表贾贝龙分别从四川进出口贸易、经济发展水平、物流发展情况对成都供应链基本情况进行了详细地介绍,指出成都要打通国际国内双通道,建设“现代开放型产业体系”,打造以供应链为牵引的物流业务发展格局,筑强三轴两廊两通道的对外立体交通网。 当前,成都正处于三大战略的重要节点,发展市场具有很强的前瞻性。 成都市供应链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王智超为普洛斯供应链详细地介绍了成都产业链建圈强链的相关情况,并从省属到市属几家大型国有企业目前在供应链领域的发展方向,以便普洛斯供应链更好地了解成都市场。 同时表示,“搭平台、聚资源、促发展”是协会的工作职能,协会自成立以来一直以“建设成都市供应链资源资源配置中心”为目标,助力成都国际供应链体系建设。 04112024查看更多【人才建设】关于开展成都市现代物流产业联盟成都市供应链协会专家库专家征集及信息更新工作的通知附件下载:关于开展成都市现代物流产业联盟成都市供应链协会专家库专家征集及信息更新工作的通知.pdf专家承诺书.pdf专家申请表.docx在库专家名单(2020年)11162023成都市供应链协会荣获“5A”级社会组织评级滑动查看更多今日,成都市民政局正式向协会颁发了“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等级证书”及“5A”社会组织铭牌(为社会组织评级中最高等级),有效期为2022年12月至2027年12月。 协会从成立到取得“5A”社会组织授牌,用时三年时间。 三年来,在遭遇疫情冲击、高温限电、双循环不畅等多重困难下,协会严格按照主管单位成都市口岸与物流办公室的系列指示要求,紧紧围绕聚资源、搭平台、促发展的立会宗旨,锚定目标抓落实,稳中求进开新局。 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国物流投融资大会受到各方关注好评;成都市物流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顺利上线并获得政府肯定支持;《成都市物流供应链人才蓝皮书》发布引起行业广泛关注;组织会员企业参加政企座谈交流、招商考察推介、红色研学旅行,以及实地走访调研、解决通行难题、帮助对接资源、组织救灾慰问、行业品牌宣传以及行业党建引领等工作,都受到会员企业积极响应支持。 此次获评“5A”级社会组织,既是对协会过去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未来工作的鞭策!借此机会,协会秘书处全体工作人员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协会工作和发展的各级政府部门、各会员单位及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后,协会将以“5A”为新起点,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强化自身建设,提升服务能力,踔厉奋发,再创辉煌!01052023【协会动态】喜报!积微物联总裁胡伟当选为成都市供应链协会第二届会长11302022查看更多【行业动态】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文字号成府发〔2024〕10号发布日期:2024年3月20日发文机关成都市人民政府_成都市碳达峰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有力有序有效做好碳达峰工作,结合成都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坚持中央确立的“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通畅、防范风险”原则,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全方位优化空间、产业、交通和能源结构,加快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成都,确保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二)基本原则 坚持发展导向、绿色转型。 正确处理好发展与减排的关系,深刻认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突出公园城市特点,加强资源节约工作,持续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探索推进降碳减排与城市发展、经济增长良性互动,加快走出一条绿色成为普遍形态的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超大城市发展新路径。 坚持系统推进、重点突破。 以碳达峰、碳中和为抓手推动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加强全局统筹、战略谋划、整体推进,坚持先立后破,加强政策系统性、协同性。 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深入推进空间、产业、交通、能源结构优化调整,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突破带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整体推进。 坚持双轮驱动、两手发力。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强化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大力推进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加快形成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有效激励约束机制。 坚持稳妥有序、安全降碳。 处理好减污降碳与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和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关系,着力化解各类风险隐患,防止运动式“减碳”,稳妥有序、循序渐进推进碳达峰行动,确保安全降碳。 二、主要目标 “十四五”期间,全市经济绿色化低碳化循环化发展水平有效提升,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取得重要突破,煤炭消费比重持续下降,以绿色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绿色生活方式有效推行,有利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 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至42%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较2020年下降20%,绿色低碳成为城市标志性品牌,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重大进展,绿色低碳产业竞争力处于全国前列,碳中和关键核心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有条件的工业领域重点行业企业达到国家能效标杆水平,绿色低碳成为城市生活风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基本健全。 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至45%左右,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 三、重点行动 (一)实施规划引领全面绿色转型行动 发挥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公园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推动空间结构调整,构建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相适应的规划体系、城市格局和生态空间,提升人口经济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探索超大城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特色路径。 1.强化绿色低碳发展规划引领。 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全面融入经济社会中长期规划,强化各级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的支撑保障。 加强各级各类规划间衔接协调,确保各领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目标、发展方向、重大政策、重大工程等协调一致。 2.推进空间治理低碳转型。 推进城市空间治理更加注重全域统筹、差异管控、精细集约,巩固“一山连两翼”城市空间总体布局,以城市功能为引领,持续做优做强中心城区、城市新区和郊区新城,实施结对联动发展,推动城市内涵发展、区域差异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城市空间布局与功能定位深度契合、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禀赋良性适配。 持续优化公园城市用地结构,推动产城融合、职住平衡,不断提升城市宜居品质。 实施城市精明增长战略,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健全增存并重长效管理机制。 3.筑牢生态安全底线。 优化公园城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坚持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和耕地保护制度,开展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严格落实“三区三线”,实行“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整体保护“两山两网三环”生态本底,强化龙门山生态修复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龙泉山生态屏障和城市绿心建设,推进环城生态区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锚固全域发展的绿色空间底线,构建城园相融的公园城市空间形态。 (二)实施能源清洁高效提升行动 牢牢把握能源转型“牛鼻子”,统筹能源安全保障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程,依托清洁能源大省优势,优化能源供给和消费结构,坚持推动能源供给低碳化、能源消费电气化、能源利用高效化,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4.强化清洁能源供给与安全保障。 适度超前规划建设能源基础设施,构建以绿色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推进受电通道扩容,加快配电网升级换代,重点依托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建设坚强智能电网。 加快灵活调节电源建设,因地制宜建设天然气调峰电站,有序推进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项目建设,推进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友好并网等技术创新,开展电化学储能示范。 提升电力系统实时平衡和安全保供能力,构建“1+2+N”城市级虚拟电厂一体化发展格局。 提升天然气保障能力,推动川西气田、天府气田勘探开发,逐步形成全域覆盖、稳定安全的天然气供应网络。 完善郊区新城加油站分销布局,建设油库及石油批发交易中心,提升成品油储备能力。 到2025年,全市天然气供应能力达到150亿立方米/年,形成天然气产能20亿立方米/年,电网安全负荷提升至2260万千瓦以上。 到2030年,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达到180万千瓦,成都电网基本具备5%的尖峰负荷响应能力。 5.深化能源消费结构调整。 推进减煤、控油、增电、稳气、发展新能源,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 提升煤电、水泥等行业煤炭清洁化利用水平。 保持石油消费增速在合理区间,推动石化化工原料轻质化,提升燃油油品利用效率,推进生物柴油、生物航空煤油等替代传统燃油,力争石油消费“十五五”时期进入峰值平台期。 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推进“瓶改管”“瓶改电”,优先保障民生用气。 推动城市新区和旧城改造区域开展集中供能试点。 鼓励光伏、氢能、浅层地温能、生物质能等应用,推动制氢母站、液氢站、加氢站网点建设,加快构建半小时加氢网络。 到2025年,原煤消费量力争控制在500万吨以下,绿氢生产能力达到6000吨以上。 6.全生命周期提升用能效率。 推行用能预算管理,强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建立重大项目招引能耗、碳排、用地预评估制度,开展项目用能和碳排放情况综合评价,从源头推进节能降碳。 开展全领域节能管理,加强节能监察能力建设,健全市、县两级节能监察体系,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综合运用行政处罚、信用监管、绿色电价等方式,增强节能监察约束力。 全面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完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鼓励企业节能改造,实施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增效,在重点领域培育节能降碳标杆企业。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提升运算、存储、传输等设备能效,积极推广使用高效制冷等绿色技术,全市新建数据中心平均电能利用效率(PUE)值不高于1.25,将能耗超过1万吨标准煤/年的用能单位全部纳入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鼓励利用技术手段错峰用能、开展用能绩效竞赛,持续保持虚拟货币“挖矿”活动整治高压态势。 (三)实施产业降碳强链提质行动 做好“减碳”与“发展”两篇文章,深度调整产业结构,聚焦循环化、清洁化、高效化推动工业节能降碳,建强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7.推动工业领域碳达峰。 严格执行钢铁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相关规定,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和已化解过剩产能复产。 鼓励建材行业向轻型化、集约化、终端化、制品化转型,鼓励使用工业废渣等作为原料或水泥混合材,鼓励发展低碳水泥等新型建材。 促进石化行业开展节能降碳减排技术改造,减少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 加快推进其他工业领域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激励能耗量较大的新兴产业瞄准世界先进技术提高能效水平。 精细推动工业行业治理,健全“两高”项目全链条管控机制,围绕石化、钢铁、化工、建材等行业,分类施策减少排污总量,降低单位产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大力打造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绿色设计产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开展近零碳排放园区、工业企业试点示范。 到2025年,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4%。 2030年前,力争有条件的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率先达峰。 8.全面壮大绿色低碳优势产业。 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建设光伏高端能源装备产业引领区,构建“光储用”高端产业链,形成上中下游适配协调的产业集群。 大力发展锂电产业,研发关键材料、锂电池、电池管理与控制系统,推广动力锂电池和储能锂电池示范应用,按部署实施“新能源+储能”试点示范工程。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发展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加快建设中德合作智能网联汽车、车联网标准及测试验证试点示范项目,推动电池、电机、电控设计生产协同配套。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强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产品制造、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技术研发,做强碳中和服务。 大力发展绿色氢能产业,重点发展制氢研发、氢源制备、氢能储运、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延伸发展氢能应用示范和氢能检验认证、咨询服务等,推动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发展,打造“绿氢之都”。 积极布局新型储能,着眼多元储能方式研发,探索压缩空气储能、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储能等新技术路线。 到2025年,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以上。 9.大力提升产业发展质效。 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化,构建“芯屏端软智网”生态圈,丰富物联网等新技术运用场景,推动大数据产业基础支撑层、数据服务层、融合应用层全产业发展,布局建设算力基础设施,建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成都)。 开展产业功能区数字化提升,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打造一批智能工厂、智慧园区等数字化升级示范,开展汽车、电子信息、智能家居等重点领域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推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产业绿色化低碳化深度融合。 围绕制造业数字化、服务化、高端化升级方向,鼓励制造向前端研发设计和后端用户服务延伸,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10.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新建产业园区依法依规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划水资源论证,推进产业园区水土保持区域评估,强化循环化设计,推动形成产业循环耦合。 循环化改造既有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推动公共设施共建共享、能源梯级利用、资源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安全处置等,到2025年,符合条件的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园区实现循环化改造全覆盖。 推进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重点城市和“无废城市”建设,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推动二手商品交易平台健康发展,推进退役动力电池等废旧物资循环利用,加强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 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推进餐厨垃圾、污水等资源化利用,加快推进万兴环保发电厂(三期)等项目建设,规划建设一批县域垃圾分类处理中心,提高全社会资源利用率。 到2025年,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87%。 (四)实施交通体系绿色转型行动 聚焦交通运输重点碳排放源,减碳与便民同向而行,聚焦市民出行和货物运输两个结构调整,围绕交通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工具、货物运输体系,加快建设低碳化、高效化、立体化多层次的绿色交通运输体系。 11.推动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全过程,加强交通资源规划统筹,降低全生命周期能耗和碳排放。 坚持“轨道引领,公交优先”,着力构建“轨道+公交+慢行”绿色交通体系,深入推进宝成等铁路公交化改造,加快成资、成德、成眉等市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以轨道交通为中心全面强化“轨道+公交+慢行”融合发展与高效衔接,加快绿道等慢行系统建设,力争到2025年,城市轨道交通在建及运营里程达到850公里,铁路公交化运营里程达560公里,建成1000公里自行车骨干网络,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2%以上、绿色出行服务满意率不低于80%;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绿色出行比例达70%以上。 加快构建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到2025年,建成充(换)电站3000座、充电桩17万个以上,力争市管高速公路服务区实现充(换)电设施全覆盖,公路客运枢纽站充(换)电设施实现50%覆盖。 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转型、智能升级,在绕城高速等协助打造车路协同示范应用场景,建设绿色服务区。 12.推广节能低碳型交通运输工具。 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排放的老旧交通运输装备,建设若干低碳交通示范区,推广实施分区域、分时段、分标准的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引导市民绿色出行。 实施机动车辆电动化替代计划,持续提升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车辆电动汽车比例,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达到80万辆,力争达到100万辆;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不含摩托车)达到40%左右,主要港口港作机械、物流枢纽、园区和民用运输机场场内车辆装备全面实现电动化。 推广智能交通,降低空载率和不合理客货运周转量,到2030年,营运车辆换算周转量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下降10%左右,交通运输碳排放量增速逐步放缓。 2030年前,力争交通运输领域石油消费达到峰值。 13.构建绿色高效的货物运输体系。 深入推进货物运输结构调整,推进物流园区等集疏运铁路专用线建设,促进大宗货物和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到2025年,铁路单元化、集装化比重超过70%。 实施空港、铁路港岸电设施建设,开展飞机辅助动力装置替代设备建设和应用,推动港口大宗货物采用铁路、封闭式皮带廊道、新能源汽车等绿色运输方式,创新货物运输服务模式,加快发展多式联运,大力建设集约化、共享化、智慧化物流节点设施,深入推进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建设,探索设立绿色物流示范区,积极发展“互联网+智慧物流”。 (五)实施城乡建设集约低碳行动 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转变城乡建设方式,推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将绿色低碳要求贯穿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全过程。 14.推广城乡绿色建管模式。 推动建立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机制,坚持疏密有度、错落有致、合理布局,控制国土空间开发强度,合理规划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和布局,推广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集约化、产业化建造方式,强化绿色设计和绿色施工管理。 推动建设绿色城镇、绿色社区,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稳步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广钢结构住宅。 积极推广绿色建材,推动建筑材料循环利用。 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加强建筑拆除管理,杜绝大拆大建。 15.加快提升建筑能效水平。 落实《成都市绿色建筑促进条例》,建立健全绿色建筑立项、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等管理机制,持续推进绿色建筑创建行动。 推动新建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执行更高标准,推动超低能耗建筑、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 结合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积极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持续推动市政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 提升建筑能耗监测能力,逐步实施公共建筑能耗限额管理,推行建筑能效测评标识。 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推进太阳能、地热能、空气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逐步提高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推进建筑电气化水平,提高建筑采暖、炊事、生活热水等电气化普及率。 到2025年,全市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建民用建筑执行不低于72%节能标准,实施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不少于200万平方米。 16.推进农村用能结构低碳转型。 坚持因地制宜、多能互补,加快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强化天然气基础设施保障,有序提升沼气池有效利用和管理维护水平,力争到2025年,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99.84%,实现天然气“镇镇通”。 推动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农用生产和农村建筑中的应用,发展节能低碳农业大棚,持续推进农村地区清洁取暖和绿色农房建设,加快形成绿色、多元的农村能源体系。 (六)实施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创新行动 聚焦国家战略需要、科技前沿、碳中和相关产业发展需要,着力提升减碳脱碳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加快构建市场导向的碳中和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助力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17.打造高能级碳中和创新平台。 加快建设基础前沿创新平台和创新机制,高水平建设天府永兴实验室,聚焦碳达峰、碳中和重难点领域,开展基础与应用研究,积极布局建设碳中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打造校院地企协同创新平台,鼓励在蓉高校开展碳中和相关交叉学科和专业建设,推动四川省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建设。 建设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和中试平台,加强央地合作,鼓励新能源、电网等行业企业组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18.强化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示范应用。 聚焦新能源开发利用、工业节能减碳与循环利用、绿色交通等重点领域,制定绿色低碳优势产业技术攻关路线图,开展绿色低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探索“揭榜挂帅”方式,前瞻布局绿色制氢、新型储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 鼓励将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成果纳入高校、科研单位、国有企业有关绩效考核。 19.营造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应用生态。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我市优势企业承担国家、省部署的重点绿色技术创新项目,到2025年,市科技计划项目支持的绿色技术研发项目中由企业牵头承担的比例不少于60%,支持取得突破的绿色低碳关键技术开展产业化示范应用。 完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多层次服务体系,培育壮大节能、碳交易和碳资产管理服务企业,推动节能低碳技术咨询、设计、运营管理、在线监测等全过程服务。 (七)实施生态普惠固碳增值行动 立足公园城市生态本底与自然资源禀赋,科学推进国土绿化,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提升生态碳汇能力,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20.强化生态系统固碳功能。 强化龙门山、龙泉山“两山”区域生态本底,高水平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系统推进成都公园城市龙泉山生态保护修复暨国家储备林项目,推广四川省川中丘陵区(龙泉山成都段)高质量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经验做法,加快推进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增强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 加快推进都江堰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统筹实施绿色低碳土地综合整治,加强三岔湖、龙泉湖、长滩湖等重点水体保护,强化农田、湿地等生态系统固碳作用。 到2025年,完成大熊猫栖息地保护修复30万亩,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完成国家下达指标,湿地保有量不少于2.87万公顷。 21.打造青山绿道蓝网碳汇体系。 大力推动城市园林绿化碳汇提升,开展“五绿润城”行动,全域塑造“一轴两山三环七带”的绿道体系。 积极开展锦江、沱江、岷江(金马河)流域综合治理,实施东安湖、白沫江、桤木河、羊马河、临溪河等蓝网引领项目,打造“一核一环、三江九带”的蓝网体系。 到2025年,力争天府绿道累计建成10000公里,打造500公里精品蓝网发展带,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5%,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不低于90%。 22.推动生态价值创造性转化。 探索川西林盘等生态单元生态价值评估、交易路径,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支持邛崃市、大邑县高水平开展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依托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健全碳汇产品交易平台,打造西部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推进成都市林草碳汇项目开发试点,支持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依托国家储备林探索林草碳汇项目实施机制、四川天府新区开展四川省公园城市生态系统碳汇示范区试点。 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加快白沫江水美乡村生态综合体开发建设,策划实施鹿溪智谷、锦江公园、竹艺村竹艺产业型公园等引领性生态价值转化项目。 (八)实施减碳激励机制建设行动 提升支撑绿色低碳发展的超大城市治理能力,先立后破,构建绿色低碳政策体系,以制度政策引导各个领域科学有序安全梯次达峰,形成政策协调一致、市场运转顺畅、全社会共同行动的良好格局。 23.持续完善财税金融政策。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加大对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工作支持力度。 落实环境保护、节能节水、技术研发、新能源等领域税收优惠政策,落实促进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的价格形成机制,严格执行差别电价、阶梯电价等绿色电价政策,优先保障产业结构升级、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用地用能等需求。 围绕碳市场建设,积极发展碳金融。 推动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金融创新,设立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基金、天府碳中和专项基金,探索可持续发展、碳中和、气候应对变化、生物多样性等主题债券发行。 推动绿色金融与科技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融合发展,探索发展转型金融。 积极发展环境权益抵质押贷款,探索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实现的有效路径。 深化“绿蓉融”“绿蓉通”等绿色金融平台建设,申建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推动四川天府新区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 24.加快完善市场化机制和政策制度。 支持企业积极参与碳排放权、用能权等市场化交易,依托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探索构建区域性碳汇补偿和交易机制。 积极开展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加快“碳惠天府”机制下的减排量(CDCER)体系建设。 积极调整我市现行政策中与碳达峰、碳中和政策要求不相适应的内容,构建促进减碳固碳的政策制度体系。 落实能耗限额、产品设备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 25.健全统计监测核算体系。 在全国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下,加快建立市和区(市)县两级协同联动的能源消费统计台账,推进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 推进碳排放实测技术发展,加快建设全国碳监测评估综合试点。 建立覆盖全域的生态系统碳汇监测核算体系,开展森林、湿地、土壤等生态碳汇本底调查和储量评估,实施生态保护修复碳汇成效监测评估。 26.探索开展重点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 鼓励光伏、锂电池等行业参与国家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制定,在重点领域和成熟行业积极争取国家产品碳足迹、碳中和认证试点,支持并引导出口行业、重点企业开展企业级、产品级、供应链碳足迹溯源。 依托省级电网,探索参与电力碳足迹溯源系统建设,探索推进能源碳足迹国际互认,促进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九)实施低碳零碳试点示范行动 坚持稳妥有序,鼓励具有比较优势和基础条件的区域分阶段、有步骤开展“低碳—近零碳—零碳”试点,协调推进跨区域减污降碳,示范引领全域碳达峰、碳中和进程。 27.鼓励城市新区率先探索近零碳发展新路径。 坚持以全球视野、国际标准、时代要求规划设计城市新区,促进新能源、新材料、储能节能、固碳等碳中和先进理念和先进技术应用。 全面构建近零碳的新基建体系、低碳循环的产业功能区(产业园区),开展建筑能源管理,创新资源回收利用处理系统等,构建城市景观生态廊道,努力建设高度集约化、品质化、低碳化的城市新区。 28.支持郊区新城探索“碳中和+”生态模式。 依托郊区新城生态资源富集的先天优势,突出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与碳中和技术应用,推动青山绿道蓝网、川西林盘等生态资源价值实现,打造一批近零碳公共机构、景区等示范项目,支持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开展碳中和体制机制创新。 29.推动跨区域协同减污降碳。 推动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碳达峰、碳中和联合十大行动,协同推进成都都市圈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建立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和工作联动机制,推进国家低碳城市试点,推动重点区域和行业减污降碳协同。 促进成渝地区在新能源、绿色低碳制造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共同研发绿色低碳新技术,打造成渝“电走廊”“氢走廊”,联合争创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 (十)实施绿色低碳全民参与行动 建立健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积极参与的碳达峰、碳中和体系,广泛凝聚社会共识,构建绿色低碳市民生活圈。 30.提升领导干部低碳发展能力。 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各级党校(行政院校)在主体班中安排碳达峰、碳中和等课程,对各级领导干部开展培训,普及科学知识,宣讲政策要点,强化法治意识,深化各级领导干部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科学性、系统性的认识。 从事绿色低碳发展工作的领导干部,要提升专业能力素养,切实增强绿色低碳发展的本领。 31.提高全民节能低碳意识。 拓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将绿色低碳发展纳入全龄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体系,依托生态文明建设主题公园等宣教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资源环境国情省情市情教育,普及碳达峰、碳中和基础知识。 加强对公众的生态文明科普宣传,投放公益广告,持续开展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全国生态日、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开展绿色低碳宣教活动,推动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32.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创新“碳惠天府”机制,构建公众碳积分激励模式,有序推出餐饮、酒店、商场、景区等低碳消费场景和绿色出行、节能节水等低碳生活场景,引导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理念。 促进绿色消费,着力推广低碳环保、高效节能产品,支持发展共享经济。 全面推进绿色办公,加大政府绿色采购力度,推动国有企业带头执行企业绿色采购指南,主动开展大型展会活动碳中和。 深入开展近零碳社区等试点示范,评选宣传一批优秀典型,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 33.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推动重点用能单位梳理核算碳排放情况,“一企一策”制定专项工作方案,持续推进节能降碳。 鼓励企业推行绿色供应链建设,加快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作用,督促引导企业履行节能降碳社会责任。 强化国资国企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将绿色低碳纳入社会责任评价,强化环境责任意识,率先探索碳达峰实现路径。 四、组织实施 (一)建强工作机制。 市绿色发展工作委员会加强组织统筹,研究推进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文件、重大政策、重大问题。 各成员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确保各项工作方向一致、口径一致、行动一致。 市绿色发展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要发挥好牵头作用和统筹协调职能,定期调度落实进展情况,加强跟踪评估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落细。 (二)严格监督考核。 落实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要求,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实行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指标协同管理、协同分解、协同考核,逐步建立系统完善的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制度。 强化碳达峰、碳中和任务目标落实情况考核,将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增加考核权重,强化指标约束。 (三)加强合作交流。 主动融入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先进国家地区和国际机构组织的交流,深入开展在绿色能源、绿色新基建、绿色金融等领域合作,以绿色低碳产品、技术、服务融入国际大循环。 依托公园城市建设发展研究院等,建立健全专家智库,持续加强绿色低碳发展重大课题研究,举办公园城市论坛,分享碳达峰、碳中和前沿研究和实践经验,不断提升成都绿色低碳国际影响力。 (四)注重宣传引导。 搭建信息沟通、意见表达、决策参与、监督评价等公众参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平台,调动全民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定期总结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及成功案例,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营造共建共享绿色低碳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03222024【行业动态】关于印发成都市供应链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二届委员名单的通知成都市供应链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24按照《成都市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成立成都市供应链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通知》(成口岸物流办发〔2021〕1号) ,成都市供应链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供应链行指委)自2021年2月成立以来 ,在各相关单位及专家委员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凝聚政产学研用融共识,在我市成功创建“全国供应链创新 与应用示范城市”、促进供应链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建圈强链等 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参与推动我市供应链人才培养、校企联动、工学结合、高校课程改进优化等工作中发挥了良好作用。 鉴于供应链行指委第一届委员任期即将结束,为持续推进供 应链行指委各项工作,积极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广泛征 求相关政府部门、在蓉高校、行业协会、重点企业等意见建议的 基础上,经认真开展委员征集、申请填报、资格审查等工作,由成都市口岸与物流办公室、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 会保障局遴选并形成供应链行指委第二届委员名单(共30名,具体见附件1),聘期为2024年2月19日至2027年2月18日。 供应链行指委委员相关服务保障及工作开展由成都市口岸与物流办公室、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协调,具体由成都市供应链协会及供应链行指委按照《成都市供应链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服务管理办法》负责实施。 特此通知。 附件:成都市供应链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二届委员名单.pdf成都市供应链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要职责任务.pdf01192024【行业动态】成都市现代物流产业联盟成都市供应链协会专家库(2024)专家名单正式发布专家库专家名单(排名不分先后)商协会及研究机构汪 鸣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 所长魏永存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专业总工程师付明仲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名誉会长兼专家委员会主任李牧原 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郝攀峰 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项目总监,咨询研究部部长江 波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冷链流通专业委员会执行理事长蒲少伟 中国保税区协会会长刘树国 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秘书长杨 苗 四川检验检疫协会副会长陈协洪 重庆市商贸物流商会会长林 梦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所长葛春景 中国民航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规划研究院院长王 芳 四川省物流股份物流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校曹允春 中国民航大学教授罗 利 四川大学商学院工业工程与管理系二级教授郭钊侠 四川大学商学院工业工程与管理系主任顾 婧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湛博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副院长、智慧城市与交通学院副院长蹇 明 西南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副院长官振中 西南交通大学互联网+产业创新院长 叶作亮 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张 军 重庆工商大学物流管理系主任王 影 成都大学成都市政协委员、统战同心智库专家谭满益 成都理工大学物流管理系主任施 莉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物流学院院长廖 伟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供应链与信息管理系副主任黄 毅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物流管理系系主任段华薇 西华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严余松 成都工业学院原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蒲 松 成都工业学院教授、四川省无人机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甘俊伟 四川旅游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主任郝廷婷 四川旅游学院生态法治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赖 芳 四川铁道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文 容 四川铁道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张锦惠 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创新创业学院)处长罗雁君 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科带头人付 涛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院长马啸天 吉利学院副教授何 林 绵阳城市学院现代商学院院长助理、教研办主任方登科 绵阳城市学院财税特色专业集群主任产业供应链王小强 成都积微物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郑哲慧 四川川航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但加东 四川省物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仓储物流服务分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刘文祥 准时达国际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高级总监舒尧春 中国建设银行成都第六支行行长赵俊怀 四川文轩宝湾供应链有限公司总经理赵 钢 中铁联合国际集装箱智慧物流成都有限公司总经理程 坷 中国国际货运航空公司物流事业部(民航快递)成都公司副总经理匡华玲 成都新津城市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财务总监王 宁 阿里巴巴数字乡村与区域经济发展事业部西区总监李浩文 菜鸟集团公共事务部川青藏总监宋文远 中智物流智库 总工程师杨秋虎 四川金源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顾问杜笑非 成都道臣物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任 燕 成都好伙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韩 烨 四川汉宇晨星大数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 莹 华夏城投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项目负责人01192024查看更多【协会动态】新春特辑·企业风采——协会会长单位成都积微物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江达海·积微速成成都积微物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积微物联),成立于2013年7月,是由央企资本投资打造的大宗商品全产业链服务平台型企业。 积微物联诞生并成长于国家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互联网+、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战略背景下,紧跟时代风口,率先探索“产业互联网新模式”,积极实践“互联网+先进制造”,切实助推钢铁行业企业转型和产业链升级。 积微物联以“达海”和“积微”双平台双品牌为核心,以技术驱动构建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和大宗物资产业链集成服务生态圈,为用户提供钢铁、钒钛、化工等大宗商品的智能仓储、高端加工、智慧物流、在线交易、供应链业务、平台技术输出、市场配套等一站式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 线下以“达海”品牌先后打造了成都达海、云南达海、南充达海等覆盖西南的实体仓储加工物流基地。 拥有年仓储吞吐能力3000万吨以上,钢材加工线100条,钢材年加工能力600万吨,入园客户3000多家,合作钢厂和钒钛生产企业150多家。 线上以“积微”品牌构建了积微海川钢铁、积微运网、积微循环、积微化工等多板块的积微族群。 平台年GMV业务总量达1200亿元以上,链接产业链上下游用户超11万家,是行业领先的大宗商品产业互联网平台。 积微物联注重新技术的创新应用和落地实践,与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等共同发起创建四川省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与电子科技大学共建西南首家区块链应用技术研究所和网络安全与工控安全技术联合实验室;与攀钢、阿里云共建国内首家“钢铁大脑”和数字钢铁联合实验室;与华为合作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智慧园区、数字化研究院等项目;与中国移动四川公司等创建工业互联网联合创新实验室,在5G领域开展合作。 积微物联线上线下高效融合的产业生态圈发展模式获得国家各级政府和行业的高度认可,2018年被纳入国务院国企改革双百企业,并先后荣获国家发改委共享经济典型平台、工信部2020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工信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工信部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工信部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工信部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项目、商务部首批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数字商务企业、中国大宗商品电商百强企业、中国B2B百强企业、中国B2B独角兽企业、中国十大物流创新园区、中国最具影响力钢铁电商平台、4A级网络货运平台等超百项荣誉。 01262024【会员动态】协会会长单位——线上线下十年融合发展,积微物联做行业转型“加速器”今年,积微物联受邀参加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中国品牌日活动、2023成都国际工业博览会等多个盛会,会上,积微物联分享观点、展示亮点,品牌展示和推介受到国内外与会嘉宾的关注。 作为成都市工业互联网产业链和现代物流产业链的链主企业,凭借在新技术领域的持续深耕,积微物联今年也成功拿下“中国产业互联网百强企业”“中国产业互联网年度领军企业”等荣誉。 旗下科技公司蓉通微链公司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同时,线下体系代表成都达海,则以服务的不断升级,成功获评“5A级物流企业”“四川省物流企业50强”等——呈现出积微物联线下实体与线上平台的深度融合和同频进步。 这些时刻,是一家企业备受瞩目的时刻,也是其正处于有序发展阶段的显现。 这一切,也是积微物联在行业普遍艰难的2023年的收获与自证。 而对于积微物联而言,更有意义的是,这一年是跟随时代大潮和国家政策求发展的第十个年头。 出发——赤子的初心积微物联诞生于“世界经济增速下滑”“产能过剩”之时和国家大力倡导调整产业结构的背景之下。 2013年,传统钢铁行业的旧有模式面临挑战,行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在围绕新趋势新模式的探索尝试中,积微物联孕育而生。 创业之初,积微物联便构思出“搭建线下达海产业园,同时进行线上电商平台创建,实现让线上、线下并行发展”的发展框架,背后则是以“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帮助传统企业降本增效,助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为目标的赤子之心。 2013年,线下成都达海一起工程仅仅125天便得以完成,2015年有了西南区域最大的互联网+钢铁电商服务平台——积微钢铁。 如今,积微物联以“达海”品牌先后打造了成都达海、云南达海、南充达海等覆盖西南的实体仓储加工物流基地。 拥有年仓储吞吐能力3000万吨以上,钢材加工线100条,钢材年加工能力600万吨,入园客户3000多家,合作钢厂和钒钛生产企业150多家。 而在线上,经过一个个平台的建立,再到建成包含26大平台的线上集群,再到成立专门的科技公司蓉通微链,则见证了积微物联在新技术领域的探索历程和成绩,而对“新技术”这一关键发展“武器”的重视,也定位了积微物联的未来发展。 积微物联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十年后,凭借长期探索将新技术应用于实体的经验成果,已俨然成为一家产业互联网平台型服务公司。 回顾创业的历程,被无数人称作“创造了奇迹”——这是一家勇于创新的新兴企业的写照,也是一名名敢于拼搏的积微“赤子”们的奋斗见证。 征途——走向OMO的历程随着“互联网+”战略逐步落地,第四次工业革命悄然而来,数字经济、平台经济、数实融合等逐步成为新的发展指向,平台企业逐渐成为国家层面高度重视的创新力量,肩负着推动新时期数字经济发展的使命。 积微物联就是其中之一,以“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的激情,持续深化耕耘之路。 走在平台经济发展的势头上,积微物联坚定构建线上、线下体系的整体布局,业务层面,形成包含达海产业园、积微运网、积微再生、蓉通微链、积微指数、积微化工、积微电商等众多平台的多元化格局。 达海产业园聚焦“智能化产业园发展”,并随着创新实践的不断落地,逐步迈向智慧化。 通过数码仓系统,让传统仓储变身数字化新模式,节约了人力、提升了效率,为客户带去了更便捷的体验感;积微运网是积微物联在物流运输领域的实践,随着业务的不断成熟和深化,形成了备受瞩目的智慧物流生态圈;于“双碳”政策背景下,积微再生围绕产业链上“再生资源利用”这一环节,为用户提供再生资源在线交易、分级分类、加工、仓储、物流配送等一站式服务方案;蓉通微链公司以数字化为引擎,协同连接并使能垂直行业,立足为产业链客户和合作伙伴提供信息化、数字化服务;积微指数聚焦为产业链客户研发价格预测模型、聚合优质内容、发展新媒体优势等,致力于建设垂直领域信息交流中心+数据共享中心;积微化工则作为一个特别的单元,致力于为产业链客户提供化工产品一站式一体化的整体服务。 专注于产业链各环节的优化升级,通过新技术优势推动各环节不断走向创新变革,以新的运行方式替代老旧低效的旧有模式,通过O2O模式,积微物联帮助产业各环节实现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随后,当聚焦不同环节的创新模式逐渐趋于成熟,2019年,随着行业的纵深发展,积微物联加速从O2O模式走向OMO模式——致力于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什么是OMO模式?简单说来就是追求一种一站式一体化的生态圈服务——即积微物联将自身的资源和优势汇聚形成生态圈,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一体化的极致服务,相比O2O模式更具“链接”力,也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 未来——以奋斗者姿态坚守深耕近几年来,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全国上下以发展产业互联网助推实体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趋势和热度不减。 在产业互联网领域,各大企业不断深化实践、孵化创新认知。 积微物联对“产业互联网”的认识在多年实践经验的支持下实现又一跃飞:产业互联网的核心是产业,手段是数字化智能化,抓手是平台和服务,目标是让产业更高效、更简单。 凭借OMO融合发展模式,积微物联实现效益的飞速增长,平台年GMV业务总量达1200亿元以上,链接产业链上下游用户超11万家,成为行业领先的大宗商品产业互联网平台企业。 同时,独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成果也获得国家各级政府和行业的高度认可——先后荣获国家发改委共享经济典型平台、工信部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工信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信部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工信部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商务部首批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数字商务企业、中国B2B百强企业、中国B2B独角兽企业、中国十大物流创新园区、中国最具影响力钢铁电商平台等超百项荣誉。 当前,积微物联已顺利完成混改,并成功引进4家战略投资者。 依照战略发展规划,还将持续加速混合所有制改革,希冀以更加开放、灵活的机制和姿态去深耕产业、加快创新、拥抱未来。 今年,是行业大环境较为艰难的一年。 在各个行业各大企业都在艰难中摸索前行的氛围下,积微物联不畏艰难、直面市场、逆风而上,坚信要“保持积极的奋斗者姿态,不断实干创新,努力破局前行”。 今年,中铝国贸集团集采直销专区在积微钢铁产业互联网平台正式上线,电解铝完成首笔线上交易;积微物联与云铝物流在有色金属领域的首次业务合作成功落地;以及成都达海与酒钢首次合作开展集装箱铝卷仓储业务等,均标志着积微物联从黑色金属领域向有色金属领域跨界探索的开始,也标志着积微物联在极其艰难的市场行情下持续深化产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实现新的突破。 12282023【会员动态】数字引领普惠强链!川投云链与西宁产融集团签署数字供应链金融合作协议12月21日,四川川投云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封飞一行到访西宁产业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西宁产融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甘占荣热情接待并座谈交流。 会上,川投云链与西宁产融集团进行数字供应链金融合作协议签约,共同开启合作共赢新篇章座谈会上,双方围绕两地产业发展环境、数字经济、双方优势资源等主题展开交流,并就合作目标、实施步骤、协同机制、未来深层次合作方向等事宜进行深度洽谈。 封飞总经理表示,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背景下,金融与产业互促高质量发展成为了时代重要命题。 基于此,作为川投集团旗下的省属国有企业,川投云链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创新打造产融数字化新基建平台——“撮合拍供应链金融智慧服务平台”,以“产业+科技+金融”的数字供应链金融服务促进金融资源与产业精准配置和高效对接,助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助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 甘占荣董事长表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要做好普惠金融这篇大文章。 西宁产融集团作为西宁市政策性融资担保集团的“龙头”,在西宁市财政局的领导下,始终坚持通过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根本宗旨,在扶持小微企业、科创性企业和“三农”领域不断深耕,致力于为西宁市企业提供“及时雨”般的帮扶和“量身定制”的方案。 双方均表示,此前双方已就供应链金融领域合作事宜积极进行了接洽交流,科技赋能普惠金融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是双方共同理念和国企担当,且双方在各自行业领域均具备独特优势,业务战略互补性强,合作前景广阔,合作意义深远。 现双方就共同开拓青海省供应链金融市场结为合作伙伴关系,深化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数据安全、资源整合等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积极推动区域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降本增效、补链、稳链、强链。 签约仪式上,封飞总经理与西宁产融集团副总经理李军分别代表双方签约。 下一步,双方将加快推进合作项目落地,充分利用各自资源优势,以数字化的方式创新为各类企业用户提供全流程、安全、稳定可靠的数字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为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助力青海省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 中国投资协会海外投资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曾国军,川投云链副总经理吴东坡等出席座谈会。 12222023查看更多【信息公开】关于2023年度“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现代物流产业链关联配套企业领军人才评审结果的公示► 根据《成都市口岸与物流办公室关于开展2023年度“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现代物流产业链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成口岸物流办函〔2023〕56号)》相关部署要求,经个人按程序申报,各区(市)县物流主管部门推荐,现代物流产业链评选委员会专家评审,拟确定四川蜀道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子奇、成都天府国际空港产城投资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陈翊、国货航物流事业部(民航快递)成都公司副总经理程坷、玉湖冷链节能设备安装(成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苏劲松4人为2023年成都市物流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上下游关联配套企业领军人才,现予公示。 ► 公示时间:2023年7月18日—2023年7月24日,为期5个工作日。 公示期间,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通过来信、来电、来访的形式,向成都市口岸与物流办公室、成都市现代物流产业链评选委员会(市供应链协会秘书处)反映问题。 以单位名义反映的需加盖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的请署本人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成都市口岸与物流办公室:02861884026;成都市现代物流产业链评选委员会(市供应链协会秘书处):02861528539071820232021年年报审计报告2021年年报审计报告.pdf071520222022年度年报审计报告2022年度年报审计报告.pdf07152022查看更多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得重要特征世界500强企业雪松控股领导一行到访协会中国临空经济第一人、协会临空经济领域首席专家曹允春教授莅临协会指导交流协会陪同全球最大消费性电子产品研发制造企业富士康准时达一行考察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行业资讯协会动态会员消息【行业动态】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文字号成府发〔2024〕10号发布日期:2024年3月20日发文机关成都市人民政府_成都市碳达峰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有力有序有效做好碳达峰工作,结合成都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坚持中央确立的“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通畅、防范风险”原则,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全方位优化空间、产业、交通和能源结构,加快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成都,确保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二)基本原则 坚持发展导向、绿色转型。 正确处理好发展与减排的关系,深刻认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突出公园城市特点,加强资源节约工作,持续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探索推进降碳减排与城市发展、经济增长良性互动,加快走出一条绿色成为普遍形态的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超大城市发展新路径。 坚持系统推进、重点突破。 以碳达峰、碳中和为抓手推动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加强全局统筹、战略谋划、整体推进,坚持先立后破,加强政策系统性、协同性。 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深入推进空间、产业、交通、能源结构优化调整,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突破带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整体推进。 坚持双轮驱动、两手发力。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强化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大力推进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加快形成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有效激励约束机制。 坚持稳妥有序、安全降碳。 处理好减污降碳与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和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关系,着力化解各类风险隐患,防止运动式“减碳”,稳妥有序、循序渐进推进碳达峰行动,确保安全降碳。 二、主要目标 “十四五”期间,全市经济绿色化低碳化循环化发展水平有效提升,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取得重要突破,煤炭消费比重持续下降,以绿色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绿色生活方式有效推行,有利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 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至42%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较2020年下降20%,绿色低碳成为城市标志性品牌,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重大进展,绿色低碳产业竞争力处于全国前列,碳中和关键核心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有条件的工业领域重点行业企业达到国家能效标杆水平,绿色低碳成为城市生活风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基本健全。 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至45%左右,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 三、重点行动 (一)实施规划引领全面绿色转型行动 发挥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公园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推动空间结构调整,构建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相适应的规划体系、城市格局和生态空间,提升人口经济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探索超大城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特色路径。 1.强化绿色低碳发展规划引领。 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全面融入经济社会中长期规划,强化各级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的支撑保障。 加强各级各类规划间衔接协调,确保各领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目标、发展方向、重大政策、重大工程等协调一致。 2.推进空间治理低碳转型。 推进城市空间治理更加注重全域统筹、差异管控、精细集约,巩固“一山连两翼”城市空间总体布局,以城市功能为引领,持续做优做强中心城区、城市新区和郊区新城,实施结对联动发展,推动城市内涵发展、区域差异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城市空间布局与功能定位深度契合、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禀赋良性适配。 持续优化公园城市用地结构,推动产城融合、职住平衡,不断提升城市宜居品质。 实施城市精明增长战略,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健全增存并重长效管理机制。 3.筑牢生态安全底线。 优化公园城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坚持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和耕地保护制度,开展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严格落实“三区三线”,实行“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整体保护“两山两网三环”生态本底,强化龙门山生态修复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龙泉山生态屏障和城市绿心建设,推进环城生态区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锚固全域发展的绿色空间底线,构建城园相融的公园城市空间形态。 (二)实施能源清洁高效提升行动 牢牢把握能源转型“牛鼻子”,统筹能源安全保障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程,依托清洁能源大省优势,优化能源供给和消费结构,坚持推动能源供给低碳化、能源消费电气化、能源利用高效化,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4.强化清洁能源供给与安全保障。 适度超前规划建设能源基础设施,构建以绿色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推进受电通道扩容,加快配电网升级换代,重点依托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建设坚强智能电网。 加快灵活调节电源建设,因地制宜建设天然气调峰电站,有序推进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项目建设,推进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友好并网等技术创新,开展电化学储能示范。 提升电力系统实时平衡和安全保供能力,构建“1+2+N”城市级虚拟电厂一体化发展格局。 提升天然气保障能力,推动川西气田、天府气田勘探开发,逐步形成全域覆盖、稳定安全的天然气供应网络。 完善郊区新城加油站分销布局,建设油库及石油批发交易中心,提升成品油储备能力。 到2025年,全市天然气供应能力达到150亿立方米/年,形成天然气产能20亿立方米/年,电网安全负荷提升至2260万千瓦以上。 到2030年,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达到180万千瓦,成都电网基本具备5%的尖峰负荷响应能力。 5.深化能源消费结构调整。 推进减煤、控油、增电、稳气、发展新能源,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 提升煤电、水泥等行业煤炭清洁化利用水平。 保持石油消费增速在合理区间,推动石化化工原料轻质化,提升燃油油品利用效率,推进生物柴油、生物航空煤油等替代传统燃油,力争石油消费“十五五”时期进入峰值平台期。 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推进“瓶改管”“瓶改电”,优先保障民生用气。 推动城市新区和旧城改造区域开展集中供能试点。 鼓励光伏、氢能、浅层地温能、生物质能等应用,推动制氢母站、液氢站、加氢站网点建设,加快构建半小时加氢网络。 到2025年,原煤消费量力争控制在500万吨以下,绿氢生产能力达到6000吨以上。 6.全生命周期提升用能效率。 推行用能预算管理,强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建立重大项目招引能耗、碳排、用地预评估制度,开展项目用能和碳排放情况综合评价,从源头推进节能降碳。 开展全领域节能管理,加强节能监察能力建设,健全市、县两级节能监察体系,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综合运用行政处罚、信用监管、绿色电价等方式,增强节能监察约束力。 全面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完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鼓励企业节能改造,实施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增效,在重点领域培育节能降碳标杆企业。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提升运算、存储、传输等设备能效,积极推广使用高效制冷等绿色技术,全市新建数据中心平均电能利用效率(PUE)值不高于1.25,将能耗超过1万吨标准煤/年的用能单位全部纳入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鼓励利用技术手段错峰用能、开展用能绩效竞赛,持续保持虚拟货币“挖矿”活动整治高压态势。 (三)实施产业降碳强链提质行动 做好“减碳”与“发展”两篇文章,深度调整产业结构,聚焦循环化、清洁化、高效化推动工业节能降碳,建强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7.推动工业领域碳达峰。 严格执行钢铁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相关规定,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和已化解过剩产能复产。 鼓励建材行业向轻型化、集约化、终端化、制品化转型,鼓励使用工业废渣等作为原料或水泥混合材,鼓励发展低碳水泥等新型建材。 促进石化行业开展节能降碳减排技术改造,减少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 加快推进其他工业领域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激励能耗量较大的新兴产业瞄准世界先进技术提高能效水平。 精细推动工业行业治理,健全“两高”项目全链条管控机制,围绕石化、钢铁、化工、建材等行业,分类施策减少排污总量,降低单位产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大力打造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绿色设计产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开展近零碳排放园区、工业企业试点示范。 到2025年,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4%。 2030年前,力争有条件的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率先达峰。 8.全面壮大绿色低碳优势产业。 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建设光伏高端能源装备产业引领区,构建“光储用”高端产业链,形成上中下游适配协调的产业集群。 大力发展锂电产业,研发关键材料、锂电池、电池管理与控制系统,推广动力锂电池和储能锂电池示范应用,按部署实施“新能源+储能”试点示范工程。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发展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加快建设中德合作智能网联汽车、车联网标准及测试验证试点示范项目,推动电池、电机、电控设计生产协同配套。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强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产品制造、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技术研发,做强碳中和服务。 大力发展绿色氢能产业,重点发展制氢研发、氢源制备、氢能储运、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延伸发展氢能应用示范和氢能检验认证、咨询服务等,推动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发展,打造“绿氢之都”。 积极布局新型储能,着眼多元储能方式研发,探索压缩空气储能、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储能等新技术路线。 到2025年,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以上。 9.大力提升产业发展质效。 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化,构建“芯屏端软智网”生态圈,丰富物联网等新技术运用场景,推动大数据产业基础支撑层、数据服务层、融合应用层全产业发展,布局建设算力基础设施,建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成都)。 开展产业功能区数字化提升,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打造一批智能工厂、智慧园区等数字化升级示范,开展汽车、电子信息、智能家居等重点领域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推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产业绿色化低碳化深度融合。 围绕制造业数字化、服务化、高端化升级方向,鼓励制造向前端研发设计和后端用户服务延伸,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10.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新建产业园区依法依规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划水资源论证,推进产业园区水土保持区域评估,强化循环化设计,推动形成产业循环耦合。 循环化改造既有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推动公共设施共建共享、能源梯级利用、资源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安全处置等,到2025年,符合条件的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园区实现循环化改造全覆盖。 推进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重点城市和“无废城市”建设,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推动二手商品交易平台健康发展,推进退役动力电池等废旧物资循环利用,加强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 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推进餐厨垃圾、污水等资源化利用,加快推进万兴环保发电厂(三期)等项目建设,规划建设一批县域垃圾分类处理中心,提高全社会资源利用率。 到2025年,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87%。 (四)实施交通体系绿色转型行动 聚焦交通运输重点碳排放源,减碳与便民同向而行,聚焦市民出行和货物运输两个结构调整,围绕交通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工具、货物运输体系,加快建设低碳化、高效化、立体化多层次的绿色交通运输体系。 11.推动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全过程,加强交通资源规划统筹,降低全生命周期能耗和碳排放。 坚持“轨道引领,公交优先”,着力构建“轨道+公交+慢行”绿色交通体系,深入推进宝成等铁路公交化改造,加快成资、成德、成眉等市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以轨道交通为中心全面强化“轨道+公交+慢行”融合发展与高效衔接,加快绿道等慢行系统建设,力争到2025年,城市轨道交通在建及运营里程达到850公里,铁路公交化运营里程达560公里,建成1000公里自行车骨干网络,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2%以上、绿色出行服务满意率不低于80%;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绿色出行比例达70%以上。 加快构建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到2025年,建成充(换)电站3000座、充电桩17万个以上,力争市管高速公路服务区实现充(换)电设施全覆盖,公路客运枢纽站充(换)电设施实现50%覆盖。 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转型、智能升级,在绕城高速等协助打造车路协同示范应用场景,建设绿色服务区。 12.推广节能低碳型交通运输工具。 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排放的老旧交通运输装备,建设若干低碳交通示范区,推广实施分区域、分时段、分标准的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引导市民绿色出行。 实施机动车辆电动化替代计划,持续提升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车辆电动汽车比例,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达到80万辆,力争达到100万辆;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不含摩托车)达到40%左右,主要港口港作机械、物流枢纽、园区和民用运输机场场内车辆装备全面实现电动化。 推广智能交通,降低空载率和不合理客货运周转量,到2030年,营运车辆换算周转量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下降10%左右,交通运输碳排放量增速逐步放缓。 2030年前,力争交通运输领域石油消费达到峰值。 13.构建绿色高效的货物运输体系。 深入推进货物运输结构调整,推进物流园区等集疏运铁路专用线建设,促进大宗货物和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到2025年,铁路单元化、集装化比重超过70%。 实施空港、铁路港岸电设施建设,开展飞机辅助动力装置替代设备建设和应用,推动港口大宗货物采用铁路、封闭式皮带廊道、新能源汽车等绿色运输方式,创新货物运输服务模式,加快发展多式联运,大力建设集约化、共享化、智慧化物流节点设施,深入推进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建设,探索设立绿色物流示范区,积极发展“互联网+智慧物流”。 (五)实施城乡建设集约低碳行动 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转变城乡建设方式,推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将绿色低碳要求贯穿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全过程。 14.推广城乡绿色建管模式。 推动建立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机制,坚持疏密有度、错落有致、合理布局,控制国土空间开发强度,合理规划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和布局,推广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集约化、产业化建造方式,强化绿色设计和绿色施工管理。 推动建设绿色城镇、绿色社区,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稳步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广钢结构住宅。 积极推广绿色建材,推动建筑材料循环利用。 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加强建筑拆除管理,杜绝大拆大建。 15.加快提升建筑能效水平。 落实《成都市绿色建筑促进条例》,建立健全绿色建筑立项、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等管理机制,持续推进绿色建筑创建行动。 推动新建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执行更高标准,推动超低能耗建筑、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 结合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积极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持续推动市政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 提升建筑能耗监测能力,逐步实施公共建筑能耗限额管理,推行建筑能效测评标识。 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推进太阳能、地热能、空气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逐步提高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推进建筑电气化水平,提高建筑采暖、炊事、生活热水等电气化普及率。 到2025年,全市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建民用建筑执行不低于72%节能标准,实施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不少于200万平方米。 16.推进农村用能结构低碳转型。 坚持因地制宜、多能互补,加快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强化天然气基础设施保障,有序提升沼气池有效利用和管理维护水平,力争到2025年,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99.84%,实现天然气“镇镇通”。 推动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农用生产和农村建筑中的应用,发展节能低碳农业大棚,持续推进农村地区清洁取暖和绿色农房建设,加快形成绿色、多元的农村能源体系。 (六)实施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创新行动 聚焦国家战略需要、科技前沿、碳中和相关产业发展需要,着力提升减碳脱碳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加快构建市场导向的碳中和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助力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17.打造高能级碳中和创新平台。 加快建设基础前沿创新平台和创新机制,高水平建设天府永兴实验室,聚焦碳达峰、碳中和重难点领域,开展基础与应用研究,积极布局建设碳中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打造校院地企协同创新平台,鼓励在蓉高校开展碳中和相关交叉学科和专业建设,推动四川省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建设。 建设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和中试平台,加强央地合作,鼓励新能源、电网等行业企业组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18.强化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示范应用。 聚焦新能源开发利用、工业节能减碳与循环利用、绿色交通等重点领域,制定绿色低碳优势产业技术攻关路线图,开展绿色低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探索“揭榜挂帅”方式,前瞻布局绿色制氢、新型储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 鼓励将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成果纳入高校、科研单位、国有企业有关绩效考核。 19.营造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应用生态。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我市优势企业承担国家、省部署的重点绿色技术创新项目,到2025年,市科技计划项目支持的绿色技术研发项目中由企业牵头承担的比例不少于60%,支持取得突破的绿色低碳关键技术开展产业化示范应用。 完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多层次服务体系,培育壮大节能、碳交易和碳资产管理服务企业,推动节能低碳技术咨询、设计、运营管理、在线监测等全过程服务。 (七)实施生态普惠固碳增值行动 立足公园城市生态本底与自然资源禀赋,科学推进国土绿化,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提升生态碳汇能力,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20.强化生态系统固碳功能。 强化龙门山、龙泉山“两山”区域生态本底,高水平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系统推进成都公园城市龙泉山生态保护修复暨国家储备林项目,推广四川省川中丘陵区(龙泉山成都段)高质量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经验做法,加快推进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增强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 加快推进都江堰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统筹实施绿色低碳土地综合整治,加强三岔湖、龙泉湖、长滩湖等重点水体保护,强化农田、湿地等生态系统固碳作用。 到2025年,完成大熊猫栖息地保护修复30万亩,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完成国家下达指标,湿地保有量不少于2.87万公顷。 21.打造青山绿道蓝网碳汇体系。 大力推动城市园林绿化碳汇提升,开展“五绿润城”行动,全域塑造“一轴两山三环七带”的绿道体系。 积极开展锦江、沱江、岷江(金马河)流域综合治理,实施东安湖、白沫江、桤木河、羊马河、临溪河等蓝网引领项目,打造“一核一环、三江九带”的蓝网体系。 到2025年,力争天府绿道累计建成10000公里,打造500公里精品蓝网发展带,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5%,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不低于90%。 22.推动生态价值创造性转化。 探索川西林盘等生态单元生态价值评估、交易路径,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支持邛崃市、大邑县高水平开展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依托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健全碳汇产品交易平台,打造西部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推进成都市林草碳汇项目开发试点,支持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依托国家储备林探索林草碳汇项目实施机制、四川天府新区开展四川省公园城市生态系统碳汇示范区试点。 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加快白沫江水美乡村生态综合体开发建设,策划实施鹿溪智谷、锦江公园、竹艺村竹艺产业型公园等引领性生态价值转化项目。 (八)实施减碳激励机制建设行动 提升支撑绿色低碳发展的超大城市治理能力,先立后破,构建绿色低碳政策体系,以制度政策引导各个领域科学有序安全梯次达峰,形成政策协调一致、市场运转顺畅、全社会共同行动的良好格局。 23.持续完善财税金融政策。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加大对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工作支持力度。 落实环境保护、节能节水、技术研发、新能源等领域税收优惠政策,落实促进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的价格形成机制,严格执行差别电价、阶梯电价等绿色电价政策,优先保障产业结构升级、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用地用能等需求。 围绕碳市场建设,积极发展碳金融。 推动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金融创新,设立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基金、天府碳中和专项基金,探索可持续发展、碳中和、气候应对变化、生物多样性等主题债券发行。 推动绿色金融与科技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融合发展,探索发展转型金融。 积极发展环境权益抵质押贷款,探索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实现的有效路径。 深化“绿蓉融”“绿蓉通”等绿色金融平台建设,申建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推动四川天府新区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 24.加快完善市场化机制和政策制度。 支持企业积极参与碳排放权、用能权等市场化交易,依托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探索构建区域性碳汇补偿和交易机制。 积极开展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加快“碳惠天府”机制下的减排量(CDCER)体系建设。 积极调整我市现行政策中与碳达峰、碳中和政策要求不相适应的内容,构建促进减碳固碳的政策制度体系。 落实能耗限额、产品设备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 25.健全统计监测核算体系。 在全国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下,加快建立市和区(市)县两级协同联动的能源消费统计台账,推进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 推进碳排放实测技术发展,加快建设全国碳监测评估综合试点。 建立覆盖全域的生态系统碳汇监测核算体系,开展森林、湿地、土壤等生态碳汇本底调查和储量评估,实施生态保护修复碳汇成效监测评估。 26.探索开展重点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 鼓励光伏、锂电池等行业参与国家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制定,在重点领域和成熟行业积极争取国家产品碳足迹、碳中和认证试点,支持并引导出口行业、重点企业开展企业级、产品级、供应链碳足迹溯源。 依托省级电网,探索参与电力碳足迹溯源系统建设,探索推进能源碳足迹国际互认,促进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九)实施低碳零碳试点示范行动 坚持稳妥有序,鼓励具有比较优势和基础条件的区域分阶段、有步骤开展“低碳—近零碳—零碳”试点,协调推进跨区域减污降碳,示范引领全域碳达峰、碳中和进程。 27.鼓励城市新区率先探索近零碳发展新路径。 坚持以全球视野、国际标准、时代要求规划设计城市新区,促进新能源、新材料、储能节能、固碳等碳中和先进理念和先进技术应用。 全面构建近零碳的新基建体系、低碳循环的产业功能区(产业园区),开展建筑能源管理,创新资源回收利用处理系统等,构建城市景观生态廊道,努力建设高度集约化、品质化、低碳化的城市新区。 28.支持郊区新城探索“碳中和+”生态模式。 依托郊区新城生态资源富集的先天优势,突出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与碳中和技术应用,推动青山绿道蓝网、川西林盘等生态资源价值实现,打造一批近零碳公共机构、景区等示范项目,支持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开展碳中和体制机制创新。 29.推动跨区域协同减污降碳。 推动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碳达峰、碳中和联合十大行动,协同推进成都都市圈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建立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和工作联动机制,推进国家低碳城市试点,推动重点区域和行业减污降碳协同。 促进成渝地区在新能源、绿色低碳制造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共同研发绿色低碳新技术,打造成渝“电走廊”“氢走廊”,联合争创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 (十)实施绿色低碳全民参与行动 建立健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积极参与的碳达峰、碳中和体系,广泛凝聚社会共识,构建绿色低碳市民生活圈。 30.提升领导干部低碳发展能力。 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各级党校(行政院校)在主体班中安排碳达峰、碳中和等课程,对各级领导干部开展培训,普及科学知识,宣讲政策要点,强化法治意识,深化各级领导干部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科学性、系统性的认识。 从事绿色低碳发展工作的领导干部,要提升专业能力素养,切实增强绿色低碳发展的本领。 31.提高全民节能低碳意识。 拓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将绿色低碳发展纳入全龄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体系,依托生态文明建设主题公园等宣教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资源环境国情省情市情教育,普及碳达峰、碳中和基础知识。 加强对公众的生态文明科普宣传,投放公益广告,持续开展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全国生态日、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开展绿色低碳宣教活动,推动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32.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创新“碳惠天府”机制,构建公众碳积分激励模式,有序推出餐饮、酒店、商场、景区等低碳消费场景和绿色出行、节能节水等低碳生活场景,引导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理念。 促进绿色消费,着力推广低碳环保、高效节能产品,支持发展共享经济。 全面推进绿色办公,加大政府绿色采购力度,推动国有企业带头执行企业绿色采购指南,主动开展大型展会活动碳中和。 深入开展近零碳社区等试点示范,评选宣传一批优秀典型,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 33.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推动重点用能单位梳理核算碳排放情况,“一企一策”制定专项工作方案,持续推进节能降碳。 鼓励企业推行绿色供应链建设,加快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作用,督促引导企业履行节能降碳社会责任。 强化国资国企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将绿色低碳纳入社会责任评价,强化环境责任意识,率先探索碳达峰实现路径。 四、组织实施 (一)建强工作机制。 市绿色发展工作委员会加强组织统筹,研究推进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文件、重大政策、重大问题。 各成员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确保各项工作方向一致、口径一致、行动一致。 市绿色发展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要发挥好牵头作用和统筹协调职能,定期调度落实进展情况,加强跟踪评估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落细。 (二)严格监督考核。 落实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要求,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实行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指标协同管理、协同分解、协同考核,逐步建立系统完善的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制度。 强化碳达峰、碳中和任务目标落实情况考核,将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增加考核权重,强化指标约束。 (三)加强合作交流。 主动融入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先进国家地区和国际机构组织的交流,深入开展在绿色能源、绿色新基建、绿色金融等领域合作,以绿色低碳产品、技术、服务融入国际大循环。 依托公园城市建设发展研究院等,建立健全专家智库,持续加强绿色低碳发展重大课题研究,举办公园城市论坛,分享碳达峰、碳中和前沿研究和实践经验,不断提升成都绿色低碳国际影响力。 (四)注重宣传引导。 搭建信息沟通、意见表达、决策参与、监督评价等公众参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平台,调动全民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定期总结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及成功案例,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营造共建共享绿色低碳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03222024【行业动态】关于印发成都市供应链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二届委员名单的通知成都市供应链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24按照《成都市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成立成都市供应链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通知》(成口岸物流办发〔2021〕1号) ,成都市供应链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供应链行指委)自2021年2月成立以来 ,在各相关单位及专家委员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凝聚政产学研用融共识,在我市成功创建“全国供应链创新 与应用示范城市”、促进供应链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建圈强链等 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参与推动我市供应链人才培养、校企联动、工学结合、高校课程改进优化等工作中发挥了良好作用。 鉴于供应链行指委第一届委员任期即将结束,为持续推进供 应链行指委各项工作,积极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广泛征 求相关政府部门、在蓉高校、行业协会、重点企业等意见建议的 基础上,经认真开展委员征集、申请填报、资格审查等工作,由成都市口岸与物流办公室、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 会保障局遴选并形成供应链行指委第二届委员名单(共30名,具体见附件1),聘期为2024年2月19日至2027年2月18日。 供应链行指委委员相关服务保障及工作开展由成都市口岸与物流办公室、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协调,具体由成都市供应链协会及供应链行指委按照《成都市供应链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服务管理办法》负责实施。 特此通知。 附件:成都市供应链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二届委员名单.pdf成都市供应链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要职责任务.pdf01192024【行业动态】成都市现代物流产业联盟成都市供应链协会专家库(2024)专家名单正式发布专家库专家名单(排名不分先后)商协会及研究机构汪 鸣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 所长魏永存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专业总工程师付明仲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名誉会长兼专家委员会主任李牧原 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郝攀峰 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项目总监,咨询研究部部长江 波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冷链流通专业委员会执行理事长蒲少伟 中国保税区协会会长刘树国 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秘书长杨 苗 四川检验检疫协会副会长陈协洪 重庆市商贸物流商会会长林 梦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所长葛春景 中国民航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规划研究院院长王 芳 四川省物流股份物流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校曹允春 中国民航大学教授罗 利 四川大学商学院工业工程与管理系二级教授郭钊侠 四川大学商学院工业工程与管理系主任顾 婧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湛博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副院长、智慧城市与交通学院副院长蹇 明 西南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副院长官振中 西南交通大学互联网+产业创新院长 叶作亮 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张 军 重庆工商大学物流管理系主任王 影 成都大学成都市政协委员、统战同心智库专家谭满益 成都理工大学物流管理系主任施 莉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物流学院院长廖 伟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供应链与信息管理系副主任黄 毅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物流管理系系主任段华薇 西华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严余松 成都工业学院原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蒲 松 成都工业学院教授、四川省无人机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甘俊伟 四川旅游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主任郝廷婷 四川旅游学院生态法治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赖 芳 四川铁道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文 容 四川铁道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张锦惠 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创新创业学院)处长罗雁君 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科带头人付 涛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院长马啸天 吉利学院副教授何 林 绵阳城市学院现代商学院院长助理、教研办主任方登科 绵阳城市学院财税特色专业集群主任产业供应链王小强 成都积微物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郑哲慧 四川川航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但加东 四川省物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仓储物流服务分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刘文祥 准时达国际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高级总监舒尧春 中国建设银行成都第六支行行长赵俊怀 四川文轩宝湾供应链有限公司总经理赵 钢 中铁联合国际集装箱智慧物流成都有限公司总经理程 坷 中国国际货运航空公司物流事业部(民航快递)成都公司副总经理匡华玲 成都新津城市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财务总监王 宁 阿里巴巴数字乡村与区域经济发展事业部西区总监李浩文 菜鸟集团公共事务部川青藏总监宋文远 中智物流智库 总工程师杨秋虎 四川金源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顾问杜笑非 成都道臣物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任 燕 成都好伙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韩 烨 四川汉宇晨星大数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 莹 华夏城投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项目负责人01192024【协会动态】成渝公路班车第一次研讨会圆满结束 为进一步促进成渝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切实推进两地公路运输环节降本提质增效,4月11日下午,成都市供应链协会联合龙泉驿物流与供应链协会共同举办的“成渝公路班车第一次研讨会”在民生物流四川公司会议室召开。 协会会长单位积微物联、副会长单位中国物流西南事业部、四川物流研究院,理事单位畅联供应链、金源程,会员单位圆方物流,龙泉驿区相关物流企业,协会副秘书长范亦岷及协会相关人员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会上,成渝公路班车项目牵头企业民生物流集团业务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开通公路班车的意义、步骤和未来计划,表达了集团坚持开行公路班车的决心,也诚挚邀请相关公司积极加入共谋发展。 各物流企业表达了对成渝公路班车开行的浓厚兴趣,并结合企业自身特点,积极建言献策。 会场气氛热烈而务实。 下一步,市供应链协会将积极跟进项目进度,发挥沟通政府与企业的桥梁作用,加强牵头企业和各参与方的沟通联系,为会员单位业务拓展赋能。 也欢迎更多对成渝公路班车项目有兴趣的会员单位加入其中,共同推动成渝公路班车项目的最终落地开行。 04132024【协会动态】主动作为、勇于担当——“成都市供应链协会冷链物流专委会筹备工作及征集推动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政策建议”座谈会圆满召开4月10日下午,“成都市供应链协会冷链物流专委会筹备工作及征集推动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政策建议”座谈会在协会圆满召开。 市发改委经济贸易与消费处、市口岸与物流办公室产业发展处(供应链发展处)和口岸服务处、龙泉驿区交通局物流科、协会会员10余家单位参加本次会议。 座谈会由成都市供应链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王智超主持。 会议背景:冷链物流上承食品、果蔬、医药、化工等生产行业,下连老百姓的居家生活必需,是关系着全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安全的重要产业。 成都市作为国家“四横四纵”冷链骨干通道网络建设布局中的重要节点,2022年入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承载城市,标志着成都市获得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也对我市冷链物流行业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2024年4月3日,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函要求各部门和商协会协助提供推动全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政策建议。 协会积极响应、主动作为,第一时间组织我市冷链物流主要企业,并邀请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召开此次座谈交流会。 会上,各参会企业参照省厅文件要求,联系自身实际,针对我市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展开积极建言。 企业提出,成都市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巨大、需求旺盛,为行业提供了较好的发展空间,但也普遍存在因无序竞争导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不利因素。 企业建议,希望政府出台更多规范和鼓励行业发展的举措,并希望通过协会搭建我市冷链物流公共服务平台,聚拢资源,增进协同,提升效率,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 市发改、市口岸物流办相关处室负责人认真聆听企业发言,对企业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现场回应并就具体问题展开讨论。 相关负责人表示,很高兴能和冷链物流行业主要企业面对面进行交流,将针对企业提出的建议和行业发展中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为精准支持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政策依据。 会上宣读了成都市口岸与物流办公室“关于同意成立冷链物流专委会的函”。 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王智超对市口岸物流办快速批复同意成立冷链物流专委会表示感谢,并代表专委会成员企业表态,专委会工作将遵循“党建引领、规范管理、行业共建、专业高效”的原则,积极沟通政府,赋能行业,服务社会,为重构成都作为西部冷链供应链中心贡献协会力量。 参会企业代表认为协会召开本次会议非常及时,对政府职能部门的务实工作作风表示赞赏和感谢。 接下来,协会将对各方发言内容进行整理,尽快提交省市发改委并上报市口岸物流办。 玉湖冷链物流(成都)有限公司、国货航物流事业部成都公司、成都国际铁路班列有限公司、成都天府国际空港产城投资运营有限公司、中智物流智库、成都普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成都银犁冷藏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四川丝路里物流科技有限公司、成都易易供应链有限公司、成都市瀚尊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企业主要负责人出席本次座谈会。 04122024【协会动态】“搭平台、聚资源、促发展”助力普洛斯供应链在蓉发展4月10日,普洛斯供应链总裁业务助理曲永恒、普洛斯供应链国际供应链总监赵鹏、普洛斯供应链运营专家刘莹、普洛斯供应链行研专家黄非可、普洛斯隐山资本副总监李禹霏一行5人拜访协会,了解四川、成都进出口业务、物流基础设施及供应链发展环境,成都市供应链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王智超、副秘书长雷斌、人才建设部部长徐凤娇及协会相关人员接待了普洛斯供应链一行。 此次交流活动协会专程邀请到了成都市口岸与物流办公室产业发展处(供应链发展处)领导参加。 会上,普洛斯供应链总裁业务助理曲永恒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普洛斯供应链的发展历程和华东、华南供应链资源,同时表达了其在蓉加大供应链投资的相关诉求,并希望协会引荐相关供应链企业洽谈供应链合作业务。 在听取了普洛斯供应链的想法后,市口岸物流办吕航副处长详细地介绍了成都“四港六中心”的物流基础设施布局情况,表示欢迎普洛斯供应链与当地企业多考察、多交流,也指出了政府目前在供应链领域的政策支持,及成都这个“有网感”的城市的发展前景,放心在蓉加大投资,达到合作共赢。 在听取了吕航副处长的相关介绍后普洛斯供应链当即表示了浓厚的兴趣与加大合作意向。 随后,中智物流智库代表贾贝龙分别从四川进出口贸易、经济发展水平、物流发展情况对成都供应链基本情况进行了详细地介绍,指出成都要打通国际国内双通道,建设“现代开放型产业体系”,打造以供应链为牵引的物流业务发展格局,筑强三轴两廊两通道的对外立体交通网。 当前,成都正处于三大战略的重要节点,发展市场具有很强的前瞻性。 成都市供应链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王智超为普洛斯供应链详细地介绍了成都产业链建圈强链的相关情况,并从省属到市属几家大型国有企业目前在供应链领域的发展方向,以便普洛斯供应链更好地了解成都市场。 同时表示,“搭平台、聚资源、促发展”是协会的工作职能,协会自成立以来一直以“建设成都市供应链资源资源配置中心”为目标,助力成都国际供应链体系建设。 04112024【协会动态】新春特辑·企业风采——协会会长单位成都积微物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江达海·积微速成成都积微物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积微物联),成立于2013年7月,是由央企资本投资打造的大宗商品全产业链服务平台型企业。 积微物联诞生并成长于国家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互联网+、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战略背景下,紧跟时代风口,率先探索“产业互联网新模式”,积极实践“互联网+先进制造”,切实助推钢铁行业企业转型和产业链升级。 积微物联以“达海”和“积微”双平台双品牌为核心,以技术驱动构建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和大宗物资产业链集成服务生态圈,为用户提供钢铁、钒钛、化工等大宗商品的智能仓储、高端加工、智慧物流、在线交易、供应链业务、平台技术输出、市场配套等一站式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 线下以“达海”品牌先后打造了成都达海、云南达海、南充达海等覆盖西南的实体仓储加工物流基地。 拥有年仓储吞吐能力3000万吨以上,钢材加工线100条,钢材年加工能力600万吨,入园客户3000多家,合作钢厂和钒钛生产企业150多家。 线上以“积微”品牌构建了积微海川钢铁、积微运网、积微循环、积微化工等多板块的积微族群。 平台年GMV业务总量达1200亿元以上,链接产业链上下游用户超11万家,是行业领先的大宗商品产业互联网平台。 积微物联注重新技术的创新应用和落地实践,与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等共同发起创建四川省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与电子科技大学共建西南首家区块链应用技术研究所和网络安全与工控安全技术联合实验室;与攀钢、阿里云共建国内首家“钢铁大脑”和数字钢铁联合实验室;与华为合作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智慧园区、数字化研究院等项目;与中国移动四川公司等创建工业互联网联合创新实验室,在5G领域开展合作。 积微物联线上线下高效融合的产业生态圈发展模式获得国家各级政府和行业的高度认可,2018年被纳入国务院国企改革双百企业,并先后荣获国家发改委共享经济典型平台、工信部2020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工信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工信部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工信部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工信部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项目、商务部首批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数字商务企业、中国大宗商品电商百强企业、中国B2B百强企业、中国B2B独角兽企业、中国十大物流创新园区、中国最具影响力钢铁电商平台、4A级网络货运平台等超百项荣誉。 01262024【会员动态】协会会长单位——线上线下十年融合发展,积微物联做行业转型“加速器”今年,积微物联受邀参加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中国品牌日活动、2023成都国际工业博览会等多个盛会,会上,积微物联分享观点、展示亮点,品牌展示和推介受到国内外与会嘉宾的关注。 作为成都市工业互联网产业链和现代物流产业链的链主企业,凭借在新技术领域的持续深耕,积微物联今年也成功拿下“中国产业互联网百强企业”“中国产业互联网年度领军企业”等荣誉。 旗下科技公司蓉通微链公司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同时,线下体系代表成都达海,则以服务的不断升级,成功获评“5A级物流企业”“四川省物流企业50强”等——呈现出积微物联线下实体与线上平台的深度融合和同频进步。 这些时刻,是一家企业备受瞩目的时刻,也是其正处于有序发展阶段的显现。 这一切,也是积微物联在行业普遍艰难的2023年的收获与自证。 而对于积微物联而言,更有意义的是,这一年是跟随时代大潮和国家政策求发展的第十个年头。 出发——赤子的初心积微物联诞生于“世界经济增速下滑”“产能过剩”之时和国家大力倡导调整产业结构的背景之下。 2013年,传统钢铁行业的旧有模式面临挑战,行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在围绕新趋势新模式的探索尝试中,积微物联孕育而生。 创业之初,积微物联便构思出“搭建线下达海产业园,同时进行线上电商平台创建,实现让线上、线下并行发展”的发展框架,背后则是以“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帮助传统企业降本增效,助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为目标的赤子之心。 2013年,线下成都达海一起工程仅仅125天便得以完成,2015年有了西南区域最大的互联网+钢铁电商服务平台——积微钢铁。 如今,积微物联以“达海”品牌先后打造了成都达海、云南达海、南充达海等覆盖西南的实体仓储加工物流基地。 拥有年仓储吞吐能力3000万吨以上,钢材加工线100条,钢材年加工能力600万吨,入园客户3000多家,合作钢厂和钒钛生产企业150多家。 而在线上,经过一个个平台的建立,再到建成包含26大平台的线上集群,再到成立专门的科技公司蓉通微链,则见证了积微物联在新技术领域的探索历程和成绩,而对“新技术”这一关键发展“武器”的重视,也定位了积微物联的未来发展。 积微物联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十年后,凭借长期探索将新技术应用于实体的经验成果,已俨然成为一家产业互联网平台型服务公司。 回顾创业的历程,被无数人称作“创造了奇迹”——这是一家勇于创新的新兴企业的写照,也是一名名敢于拼搏的积微“赤子”们的奋斗见证。 征途——走向OMO的历程随着“互联网+”战略逐步落地,第四次工业革命悄然而来,数字经济、平台经济、数实融合等逐步成为新的发展指向,平台企业逐渐成为国家层面高度重视的创新力量,肩负着推动新时期数字经济发展的使命。 积微物联就是其中之一,以“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的激情,持续深化耕耘之路。 走在平台经济发展的势头上,积微物联坚定构建线上、线下体系的整体布局,业务层面,形成包含达海产业园、积微运网、积微再生、蓉通微链、积微指数、积微化工、积微电商等众多平台的多元化格局。 达海产业园聚焦“智能化产业园发展”,并随着创新实践的不断落地,逐步迈向智慧化。 通过数码仓系统,让传统仓储变身数字化新模式,节约了人力、提升了效率,为客户带去了更便捷的体验感;积微运网是积微物联在物流运输领域的实践,随着业务的不断成熟和深化,形成了备受瞩目的智慧物流生态圈;于“双碳”政策背景下,积微再生围绕产业链上“再生资源利用”这一环节,为用户提供再生资源在线交易、分级分类、加工、仓储、物流配送等一站式服务方案;蓉通微链公司以数字化为引擎,协同连接并使能垂直行业,立足为产业链客户和合作伙伴提供信息化、数字化服务;积微指数聚焦为产业链客户研发价格预测模型、聚合优质内容、发展新媒体优势等,致力于建设垂直领域信息交流中心+数据共享中心;积微化工则作为一个特别的单元,致力于为产业链客户提供化工产品一站式一体化的整体服务。 专注于产业链各环节的优化升级,通过新技术优势推动各环节不断走向创新变革,以新的运行方式替代老旧低效的旧有模式,通过O2O模式,积微物联帮助产业各环节实现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随后,当聚焦不同环节的创新模式逐渐趋于成熟,2019年,随着行业的纵深发展,积微物联加速从O2O模式走向OMO模式——致力于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什么是OMO模式?简单说来就是追求一种一站式一体化的生态圈服务——即积微物联将自身的资源和优势汇聚形成生态圈,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一体化的极致服务,相比O2O模式更具“链接”力,也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 未来——以奋斗者姿态坚守深耕近几年来,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全国上下以发展产业互联网助推实体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趋势和热度不减。 在产业互联网领域,各大企业不断深化实践、孵化创新认知。 积微物联对“产业互联网”的认识在多年实践经验的支持下实现又一跃飞:产业互联网的核心是产业,手段是数字化智能化,抓手是平台和服务,目标是让产业更高效、更简单。 凭借OMO融合发展模式,积微物联实现效益的飞速增长,平台年GMV业务总量达1200亿元以上,链接产业链上下游用户超11万家,成为行业领先的大宗商品产业互联网平台企业。 同时,独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成果也获得国家各级政府和行业的高度认可——先后荣获国家发改委共享经济典型平台、工信部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工信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信部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工信部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商务部首批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数字商务企业、中国B2B百强企业、中国B2B独角兽企业、中国十大物流创新园区、中国最具影响力钢铁电商平台等超百项荣誉。 当前,积微物联已顺利完成混改,并成功引进4家战略投资者。 依照战略发展规划,还将持续加速混合所有制改革,希冀以更加开放、灵活的机制和姿态去深耕产业、加快创新、拥抱未来。 今年,是行业大环境较为艰难的一年。 在各个行业各大企业都在艰难中摸索前行的氛围下,积微物联不畏艰难、直面市场、逆风而上,坚信要“保持积极的奋斗者姿态,不断实干创新,努力破局前行”。 今年,中铝国贸集团集采直销专区在积微钢铁产业互联网平台正式上线,电解铝完成首笔线上交易;积微物联与云铝物流在有色金属领域的首次业务合作成功落地;以及成都达海与酒钢首次合作开展集装箱铝卷仓储业务等,均标志着积微物联从黑色金属领域向有色金属领域跨界探索的开始,也标志着积微物联在极其艰难的市场行情下持续深化产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实现新的突破。 12282023【会员动态】数字引领普惠强链!川投云链与西宁产融集团签署数字供应链金融合作协议12月21日,四川川投云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封飞一行到访西宁产业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西宁产融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甘占荣热情接待并座谈交流。 会上,川投云链与西宁产融集团进行数字供应链金融合作协议签约,共同开启合作共赢新篇章座谈会上,双方围绕两地产业发展环境、数字经济、双方优势资源等主题展开交流,并就合作目标、实施步骤、协同机制、未来深层次合作方向等事宜进行深度洽谈。 封飞总经理表示,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背景下,金融与产业互促高质量发展成为了时代重要命题。 基于此,作为川投集团旗下的省属国有企业,川投云链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创新打造产融数字化新基建平台——“撮合拍供应链金融智慧服务平台”,以“产业+科技+金融”的数字供应链金融服务促进金融资源与产业精准配置和高效对接,助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助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 甘占荣董事长表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要做好普惠金融这篇大文章。 西宁产融集团作为西宁市政策性融资担保集团的“龙头”,在西宁市财政局的领导下,始终坚持通过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根本宗旨,在扶持小微企业、科创性企业和“三农”领域不断深耕,致力于为西宁市企业提供“及时雨”般的帮扶和“量身定制”的方案。 双方均表示,此前双方已就供应链金融领域合作事宜积极进行了接洽交流,科技赋能普惠金融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是双方共同理念和国企担当,且双方在各自行业领域均具备独特优势,业务战略互补性强,合作前景广阔,合作意义深远。 现双方就共同开拓青海省供应链金融市场结为合作伙伴关系,深化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数据安全、资源整合等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积极推动区域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降本增效、补链、稳链、强链。 签约仪式上,封飞总经理与西宁产融集团副总经理李军分别代表双方签约。 下一步,双方将加快推进合作项目落地,充分利用各自资源优势,以数字化的方式创新为各类企业用户提供全流程、安全、稳定可靠的数字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为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助力青海省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 中国投资协会海外投资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曾国军,川投云链副总经理吴东坡等出席座谈会。 12222023查看更多投资指南查看更多+信息公开Informationdisclosure供应链指数发布022013截止本月成都市已成立供应链企业供需平台协会公告【人才建设】关于开展成都市现代物流产业联盟成都市供应链协会专家库专家征集及信息更新工作的通知附件下载:关于开展成都市现代物流产业联盟成都市供应链协会专家库专家征集及信息更新工作的通知.pdf专家承诺书.pdf专家申请表.docx在库专家名单(2020年)成都市供应链协会荣获“5A”级社会组织评级滑动查看更多今日,成都市民政局正式向协会颁发了“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等级证书”及“5A”社会组织铭牌(为社会组织评级中最高等级),有效期为2022年12月至2027年12月。 协会从成立到取得“5A”社会组织授牌,用时三年时间。 三年来,在遭遇疫情冲击、高温限电、双循环不畅等多重困难下,协会严格按照主管单位成都市口岸与物流办公室的系列指示要求,紧紧围绕聚资源、搭平台、促发展的立会宗旨,锚定目标抓落实,稳中求进开新局。 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国物流投融资大会受到各方关注好评;成都市物流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顺利上线并获得政府肯定支持;《成都市物流供应链人才蓝皮书》发布引起行业广泛关注;组织会员企业参加政企座谈交流、招商考察推介、红色研学旅行,以及实地走访调研、解决通行难题、帮助对接资源、组织救灾慰问、行业品牌宣传以及行业党建引领等工作,都受到会员企业积极响应支持。 此次获评“5A”级社会组织,既是对协会过去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未来工作的鞭策!借此机会,协会秘书处全体工作人员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协会工作和发展的各级政府部门、各会员单位及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后,协会将以“5A”为新起点,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强化自身建设,提升服务能力,踔厉奋发,再创辉煌!供应链指数发布8成都市今日新增供应链公司7856成都市已成立供应链公司149供应链、物流相关院校21314每年供应链、物流相关毕业生查看更多信息公开Informationdisclosure资料文库科技供应链专栏系列七|疫情下的全球供应链之变自2019年年末起,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全球各个国家和民众的经济生活及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且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之内,可预见这种影响还会持续存在。 如此强烈且不可控因素的加入,也给已经长期习惯于全球化趋势的全球供应链体系以巨大冲击。 如在物流方面,根据加州海洋交易所的数据,2022年01月初,长滩港口等待泊位的集装箱船数量达到创纪录水平105艘,船舶排队等待靠港时间甚至超过1个月。 以往35天可以完成的作业,现在基本都至少要两三周。 其实船与集装箱并没有减少少,但是因为周转效率变差,导致海运价格暴涨,交付周期大大延长,给企业供应链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 其实说到变化,变化从未停止。 即便在疫情发生之前,全球供应链的模式已悄然变化。 全球化扩张周期已过全球化,或者说更契合本文的全球供应链模式,替代了以前的国家、地区间的产品分工与交易模式,通过更大范围内的资源流动和整合,带来了全球生产效率的进步和新的增长动力。 有数据显示,上世纪90年代,全球各国之间贸易结构中70%以上为制成品贸易,即当时绝大部分产品是在单个国家内部完成生产的。 在这之后的二十多年间,通过全球范围内的人力、资源、资本、技术流动和融合,使得进入该链条的国际化企业,得以以更低的人力成本、更合理的资源配比获取竞争优势。 而在2018年,各国之间的贸易结构中70%以上的是零部件半成品贸易,并且绝大部分产品是分散在多个国家完成生产的。 然而从发展趋势来看,全球产业链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1990年至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是全球产业价值链的扩张阶段;2009年至2020年初疫情爆发之前,全球产业链处于趋于基本稳定但随后逐步走弱的第二阶段。 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价值链的扩张阶段基本结束,转而进入成熟甚至下滑阶段。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数据: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除2001年外,全球商品贸易增长量一直保持在全球GDP增长量的1.5倍至2倍的水平。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情况出现了变化。 2012年和2013年,全球商品贸易增长量相当于全球GDP增长量;随后三年,全球商品贸易增长量低于全球GDP增长量;2017年和2018年出现了反弹;2019年,全球商品贸易在美国与其他国家持续的贸易紧张关系下陷入停滞,并在接近年底时出现下滑,总体小幅下降0.1%。 而今,全球贸易增长率比低迷的全球GDP增长率还要低,而在过去的景气时期,全球贸易增长率约为全球GDP增长率的两倍。 疫情的不期而至,推动了逆全球化的进程。 供应链过长,特别在全球化模式下,上下游企业分属不同国家和地区,因为疫情的不同步,导致上下游企业复工复产不同步、部分企业复工不达产、国际运输周期长成本高等原因导致了产业链的整体运转效率极低。 以半导体行业为例,典型的半导体制造过程涉及全球多个多家,某个产品在最终交付到消费者手上之前,可能会在全球多个国家间来回流转70多次,耗费100多天。 疫情以来,全球经济陷入低迷,多地工厂关闭,导致随后的全球半导体供应短缺,缺芯影响波及了电子、汽车等一百多个行业。 随着社会对半导体的依赖程度加深,疫情使供应链中断会产生持久的影响 产业回流疫情爆发之前,由于中美贸易战的持续升温,我们看到部分制造业,尤其是低端正慢慢地从中国逐步往东南亚和南亚转移。 2018年,有112个国家和地区在越南进行投资,使外国直接投资比2017年几乎翻了一番。 当然,越南不是唯一的受益者,孟加拉国(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服装制造商)、柬埔寨和缅甸、印度尼西亚、泰国和马来西亚,也见证了企业从中国转向不断膨胀的南亚和东南亚制造业中心。 另外,从2017年底,美国就采取了减税补贴等各种方式吸引海外企业赴美建厂。 据悉,为了吸引富士康到当地建厂,美国威斯康星州特意为该企业提供了30亿美元的财政激励补贴,只要富士康能依据协议,分阶段完成投资100亿美元且为其带来1.3万个就业岗位这一承诺就行。 这次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更加彰显了制造业的重要性。 疫情以来,美国不断宣称要制造业回流,特朗普曾公开表示,美国未来将独立于全球供应链之外,成为一个自给自足的国家。 这也意味着全球化的倒退。 对于这些国家来说,制造业回流目前更多是在酝酿之中。 美国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为激励企业回流,尝试对回流企业降低纳税总额。 但对企业来说,这部分成本只占回迁成本的少部分。 但疫情已经很明显的暴露出全球供应链模式的脆弱性,相关国家政府也会通过政策等手段,迫使至少部分特定行业企业回流。 供应链区域化供应链区域化,其实是回流策略难以覆盖大多数行业的一种妥协。 疫情加深了各国的不信任度,加剧了脱钩,但全面脱钩的成本不是各国都能承受的。 对大的经济体来说,疫情会加剧本地化,但小的国家不可能都建立小而全的产业,不可能都建立独立、完整的产业链,但他们会比以前更多地考虑在区域内建立更完整、安全的供应链,加剧区域化,甚至次区域化,替代全球化。 根据GardnerIntelligence发布的《世界机床调查报告》,2019年全球机床消费减少了13.8%。 前15大机床消费国中,2019年中国市场的机床消费量同比下降25.3%,缩水最严重,全球市场下滑额的48%都在中国。 同期,美国和墨西哥在全球机床消费量中的份额明显增加,预示制造业开始向美国和墨西哥回流。 可以预料,跨国公司会更加积极地寻求接近本国市场、交货周期更短的制造基地,疫后的“近岸采购”现象会日趋普遍。 供应链技术变革的契机疫情之下全球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加速了物流供应链技术变革的趋势。 “缺芯”的影响无不时刻告诉我们供应链深度把控的重要性。 为了保障供应链安全,不仅需要掌控一级/二级供应商,有时甚至需要掌握三级、四级供应商的状态。 供应链上某一个环节的“断链”,会带给整个产业供应链带来蝴蝶效应般的影响。 供应链的技术变革,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手段提供端到端的供应链可视,异常的捕捉预警及智能应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供应链碎片化及不确定性的管理难度。 准时达国际供应链的JusLink产品,基于服务富士康电子制造多年的经验,融合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打破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各自为政,信息孤岛的现状,有效实现整个链条上企业信息共享和无缝对接。 在全球化过程中,大量跨国企业凭借其资金、技术、市场等优势,重塑了进入国的生产和供应链体系。 而在逆全球化过程中,跨国企业这方面的控制力将有所减弱,留出的空间将由见识过跨国模式的本地企业重新竞争。 同时在供应链区域化过程中,也有大量进入国的企业,将作为跨国企业的供应链上下游成长起来。 危和机向来都是并存,疫情带来的全球供应链变局,只有将挑战转变为机遇的能力,抓住变革的核心,单点突破,不断放大并转化为企业实际上的战略优势,这样的企业才能够在后疫情时代破茧而出。 参考资料:《美国供应链压力卷土重来!港口拥堵程度创历史新高》《华尔街见闻》《全球供应链分布逻辑将发生改变》阎海峰,《第一财经》《后疫情时代全球产业链发展趋势及机会》黄小军谢瑞豪,《中国金融》《疫情加剧全球产业链区域化本地化,越南等国制造业正在加速追赶中》张中祥准时达,富士康科技集团授权的供应链科技管理平台服务公司,具备制造链及分销链的整合实践经验,为企业提供从原材料采购端到工厂制造,再到终端消费环节(C2M2C)的供应链垂直整合解决方案。 准时达已经在北美、欧洲、日本、韩国、越南、印度、泰国及东南亚、澳大利亚建立全资及合资公司,并与策略伙伴合作建立起覆盖全球范围的海外跨境转拨中心及国际海陆空铁全网线路布局。 准时达同时具备国家AAAAA级综合型物流企业资质,AEO企业高级认证、ISO9001、无船承运人、世界货运联盟等多项主要企业资质。 与全球超过3000家3C零组件厂商及客户密切合作,服务超过1000家知名品牌客户,以卓越的全球供应链管理经验成为业界的佼佼者。 2019年,准时达获得24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估值170亿,是B2B供应链物流领域获得的最大的单笔融资。 2019年–2021年,准时达连续上榜中国物流服务行业独角兽企业榜单,入选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单。 2021年,准时达营收突破176亿元。 04202022科技供应链专栏系列七|疫情下的全球供应链之变自2019年年末起,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全球各个国家和民众的经济生活及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且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之内,可预见这种影响还会持续存在。 如此强烈且不可控因素的加入,也给已经长期习惯于全球化趋势的全球供应链体系以巨大冲击。 如在物流方面,根据加州海洋交易所的数据,2022年01月初,长滩港口等待泊位的集装箱船数量达到创纪录水平105艘,船舶排队等待靠港时间甚至超过1个月。 以往35天可以完成的作业,现在基本都至少要两三周。 其实船与集装箱并没有减少少,但是因为周转效率变差,导致海运价格暴涨,交付周期大大延长,给企业供应链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 其实说到变化,变化从未停止。 即便在疫情发生之前,全球供应链的模式已悄然变化。 全球化扩张周期已过全球化,或者说更契合本文的全球供应链模式,替代了以前的国家、地区间的产品分工与交易模式,通过更大范围内的资源流动和整合,带来了全球生产效率的进步和新的增长动力。 有数据显示,上世纪90年代,全球各国之间贸易结构中70%以上为制成品贸易,即当时绝大部分产品是在单个国家内部完成生产的。 在这之后的二十多年间,通过全球范围内的人力、资源、资本、技术流动和融合,使得进入该链条的国际化企业,得以以更低的人力成本、更合理的资源配比获取竞争优势。 而在2018年,各国之间的贸易结构中70%以上的是零部件半成品贸易,并且绝大部分产品是分散在多个国家完成生产的。 然而从发展趋势来看,全球产业链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1990年至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是全球产业价值链的扩张阶段;2009年至2020年初疫情爆发之前,全球产业链处于趋于基本稳定但随后逐步走弱的第二阶段。 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价值链的扩张阶段基本结束,转而进入成熟甚至下滑阶段。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数据: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除2001年外,全球商品贸易增长量一直保持在全球GDP增长量的1.5倍至2倍的水平。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情况出现了变化。 2012年和2013年,全球商品贸易增长量相当于全球GDP增长量;随后三年,全球商品贸易增长量低于全球GDP增长量;2017年和2018年出现了反弹;2019年,全球商品贸易在美国与其他国家持续的贸易紧张关系下陷入停滞,并在接近年底时出现下滑,总体小幅下降0.1%。 而今,全球贸易增长率比低迷的全球GDP增长率还要低,而在过去的景气时期,全球贸易增长率约为全球GDP增长率的两倍。 疫情的不期而至,推动了逆全球化的进程。 供应链过长,特别在全球化模式下,上下游企业分属不同国家和地区,因为疫情的不同步,导致上下游企业复工复产不同步、部分企业复工不达产、国际运输周期长成本高等原因导致了产业链的整体运转效率极低。 以半导体行业为例,典型的半导体制造过程涉及全球多个多家,某个产品在最终交付到消费者手上之前,可能会在全球多个国家间来回流转70多次,耗费100多天。 疫情以来,全球经济陷入低迷,多地工厂关闭,导致随后的全球半导体供应短缺,缺芯影响波及了电子、汽车等一百多个行业。 随着社会对半导体的依赖程度加深,疫情使供应链中断会产生持久的影响 产业回流疫情爆发之前,由于中美贸易战的持续升温,我们看到部分制造业,尤其是低端正慢慢地从中国逐步往东南亚和南亚转移。 2018年,有112个国家和地区在越南进行投资,使外国直接投资比2017年几乎翻了一番。 当然,越南不是唯一的受益者,孟加拉国(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服装制造商)、柬埔寨和缅甸、印度尼西亚、泰国和马来西亚,也见证了企业从中国转向不断膨胀的南亚和东南亚制造业中心。 另外,从2017年底,美国就采取了减税补贴等各种方式吸引海外企业赴美建厂。 据悉,为了吸引富士康到当地建厂,美国威斯康星州特意为该企业提供了30亿美元的财政激励补贴,只要富士康能依据协议,分阶段完成投资100亿美元且为其带来1.3万个就业岗位这一承诺就行。 这次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更加彰显了制造业的重要性。 疫情以来,美国不断宣称要制造业回流,特朗普曾公开表示,美国未来将独立于全球供应链之外,成为一个自给自足的国家。 这也意味着全球化的倒退。 对于这些国家来说,制造业回流目前更多是在酝酿之中。 美国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为激励企业回流,尝试对回流企业降低纳税总额。 但对企业来说,这部分成本只占回迁成本的少部分。 但疫情已经很明显的暴露出全球供应链模式的脆弱性,相关国家政府也会通过政策等手段,迫使至少部分特定行业企业回流。 供应链区域化供应链区域化,其实是回流策略难以覆盖大多数行业的一种妥协。 疫情加深了各国的不信任度,加剧了脱钩,但全面脱钩的成本不是各国都能承受的。 对大的经济体来说,疫情会加剧本地化,但小的国家不可能都建立小而全的产业,不可能都建立独立、完整的产业链,但他们会比以前更多地考虑在区域内建立更完整、安全的供应链,加剧区域化,甚至次区域化,替代全球化。 根据GardnerIntelligence发布的《世界机床调查报告》,2019年全球机床消费减少了13.8%。 前15大机床消费国中,2019年中国市场的机床消费量同比下降25.3%,缩水最严重,全球市场下滑额的48%都在中国。 同期,美国和墨西哥在全球机床消费量中的份额明显增加,预示制造业开始向美国和墨西哥回流。 可以预料,跨国公司会更加积极地寻求接近本国市场、交货周期更短的制造基地,疫后的“近岸采购”现象会日趋普遍。 供应链技术变革的契机疫情之下全球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加速了物流供应链技术变革的趋势。 “缺芯”的影响无不时刻告诉我们供应链深度把控的重要性。 为了保障供应链安全,不仅需要掌控一级/二级供应商,有时甚至需要掌握三级、四级供应商的状态。 供应链上某一个环节的“断链”,会带给整个产业供应链带来蝴蝶效应般的影响。 供应链的技术变革,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手段提供端到端的供应链可视,异常的捕捉预警及智能应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供应链碎片化及不确定性的管理难度。 准时达国际供应链的JusLink产品,基于服务富士康电子制造多年的经验,融合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打破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各自为政,信息孤岛的现状,有效实现整个链条上企业信息共享和无缝对接。 在全球化过程中,大量跨国企业凭借其资金、技术、市场等优势,重塑了进入国的生产和供应链体系。 而在逆全球化过程中,跨国企业这方面的控制力将有所减弱,留出的空间将由见识过跨国模式的本地企业重新竞争。 同时在供应链区域化过程中,也有大量进入国的企业,将作为跨国企业的供应链上下游成长起来。 危和机向来都是并存,疫情带来的全球供应链变局,只有将挑战转变为机遇的能力,抓住变革的核心,单点突破,不断放大并转化为企业实际上的战略优势,这样的企业才能够在后疫情时代破茧而出。 参考资料:《美国供应链压力卷土重来!港口拥堵程度创历史新高》《华尔街见闻》《全球供应链分布逻辑将发生改变》阎海峰,《第一财经》《后疫情时代全球产业链发展趋势及机会》黄小军谢瑞豪,《中国金融》《疫情加剧全球产业链区域化本地化,越南等国制造业正在加速追赶中》张中祥准时达,富士康科技集团授权的供应链科技管理平台服务公司,具备制造链及分销链的整合实践经验,为企业提供从原材料采购端到工厂制造,再到终端消费环节(C2M2C)的供应链垂直整合解决方案。 准时达已经在北美、欧洲、日本、韩国、越南、印度、泰国及东南亚、澳大利亚建立全资及合资公司,并与策略伙伴合作建立起覆盖全球范围的海外跨境转拨中心及国际海陆空铁全网线路布局。 准时达同时具备国家AAAAA级综合型物流企业资质,AEO企业高级认证、ISO9001、无船承运人、世界货运联盟等多项主要企业资质。 与全球超过3000家3C零组件厂商及客户密切合作,服务超过1000家知名品牌客户,以卓越的全球供应链管理经验成为业界的佼佼者。 2019年,准时达获得24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估值170亿,是B2B供应链物流领域获得的最大的单笔融资。 2019年–2021年,准时达连续上榜中国物流服务行业独角兽企业榜单,入选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单。 2021年,准时达营收突破176亿元。 20220420科技供应链专栏系列六|储存的魔法:JusLink库存管理关键点新冠疫情至今已是第三个年头,给社会生活和企业经营带来巨大的影响和挑战。 在全民防范疫情的非常局面下,不少线下商业已经停摆,更有一部分企业处于停工状态。 疫情严重冲击各行各业供应链,同时暴露了全球供应相互依存的脆弱性。 诚如张文宏医生发表的观点:凡是持久的,必是温和的与可持续的。 无论个人还是企业,我们都将做好与新冠病毒长期共存的准备。 为了减少供需两端不确定性带给货主和资源方的影响,我们需要借助一些工具和方法,比如基于库存的衡量标准,比如理解预测补货与库存的关系,比如通过JusLink智慧供应链科技服务平台实时追踪动态库存,紧密挂钩生产计划。 库存库存与供应链息息相关,是业务的核心。 以电商为例,电商企业中的相关系统与流程也是围绕着库存开展的,提升库存周转率,降低库存资金占有率。 库存商品是一个组织机构所持有的可供销售或自用的所有商品或物资材料,它们一般是在仓库中保存的一系列货项,它们是在供应链或在供应链中一部分的物资,它们以其数量、价值(金额)和所存放的位置来表示。 数量是指按某种计量单位(如个、件、袋、包、千克、克、升、毫升等)可以计数的值,可以为整数或非整数。 在库存商品管理中,这个数量要求准确,它们与后续运费计算、商品包装、运输等关系紧密。 根据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商品,也可以按照计数、计重、计体积等维度区分。 价值(金额)是指可以用货币计量,包括库存商品本身的价值和增值或损失等。 库存商品的价值高占有的资金大,会影响到企业的现金流。 所以要建立合理的库存管理机制,确保库存商品良好运转。 位置是指商品的实际储存位置。 企业的库存商品有实物和非实物(比如在线课程、虚拟货币、电子充值卡、电子礼品卡等)。 对于非实物的商品库存管理相对简单,有的提前生成,有的根据销售后生成,链条短,商品可以随时上下架。 图一:现代智能化仓库图片库存管理不仅仅是指仓库中的实物商品,也包括整个供应链中各个节点的商品库存。 实物商品的库存管理则比虚拟商品库存管理要复杂一些,其中涉及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用户等多个商品持有者,而且在商品流转过程中有时在供应商的仓库中,有时在运输的路上,有时在零售商的多个不同仓库中,有时在送往用户的途中,可能在途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可控因素,JusLink可以让货主随时随地掌握全局视角关键信息,并提供端到端的运输可视化、动态库存可视化。 图二:动态库存可视化库存管理衡量的标准1.准确性:要求库存数据准确,商品在供应链节点上的数量都可以准确的通过系统反馈出来,便于分析与调整。 2.成本合理:高库存资金占有大,低库存可能无法满足生产需要,库存商品成本高,利润就会低,所以要通过ABC分类等方法优化库存商品结构,降低成本(采购成本、运输成本、库内管理成本、损耗等)。 3.动态实时:库存是电商销售体系的核心,数据要能够在各个系统间进行同步,动态的显示每个商品的库存情况,以便于运营策划。 4.多品类,满足需求:多品类可以覆盖多个用户群体,但需要合理的分析优化品类结构,不能一味的追求全品类而导致库存积压。 5.周转快、缺货率、滞销品、报损率:库存周转率和库存周转天数是衡量企业库存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高转周可以使得企业的资金快速回笼,降低应收款周转天数(ToC的电商企业一般是销售即收款)。 此外,降低库存商品的缺货率可以提升购物体验,剔除滞销品和报损可以降低资金占用风险,减少管理成本。 库存的牛鞭效应1.推动式:简单理解就是上游供应商向下游零售商铺货的过程。 这种模式以制造商为核心,产品生产出来以后从分销逐级推向客户。 分销商、零售商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企业间的集成度较低。 2.拉动式:这种运作模式的核心是通过订单式生产方式或以销定采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提前将不确定需求转化为固定的需求。 它的驱动力来源于最终用户,企业间的集成度较高,信息交换迅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来实现定制化服务,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量较低。 3.推拉结合:1和2的方式都有。 这种模式的核心是通过双驱动、双循环来确定供需,以安全库存为缓冲区,将不确定的需求转化为相对确定的供应,保证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利益最大化。 无论采用哪种模式,其目的是让库存合理,这其中涉及多个供应链节点,如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批发商、零售商、最终用户等。 在实际的工作中,需求会被层层放大,形成牛鞭效应。 图三:供应链牛鞭效应图示降低牛鞭效应对库存的影响,最主要的就是提升预测的准确度,加强上下游的协同管理,减少不确定的因素的影响。 库存与预测补货就目前而言,全球疫情仍在持续,各行各业供应链在库存管理这个重要环节上面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通过JusLink已在海内外落地的客户实践证明,JusLink可以帮货主实现一打开手机就能实时看见货物库存和在途情况,并且能预测未来库存水位,尽可能的缓解供应链牛鞭效应。 图四:货主视角库存信息图五:未来库存水位预测综上所述,库存管理是供应链链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如何有效管理库存,如何很好的把握库存与预测补货的关系,如何平衡库存与服务水平的关系,始终是企业经营和企业持续增长值得深思的话题。 借助科技创新产品实现智能库存管理也是企业必须迈出的一步。 JusLink智慧供应链科技服务平台,携手多个行业领域推开储存魔法的窗户,是企业有效管理库存以及合理降低库存成本的一把利器。 准时达,富士康科技集团授权的供应链科技管理平台服务公司,具备制造链及分销链的整合实践经验,为企业提供从原材料采购端到工厂制造,再到终端消费环节(C2M2C)的供应链垂直整合解决方案。 准时达已经在北美、欧洲、日本、韩国、越南、印度、泰国及东南亚、澳大利亚建立全资及合资公司,并与策略伙伴合作建立起覆盖全球范围的海外跨境转拨中心及国际海陆空铁全网线路布局。 准时达同时具备国家AAAAA级综合型物流企业资质,AEO企业高级认证、ISO9001、无船承运人、世界货运联盟等多项主要企业资质。 与全球超过3000家3C零组件厂商及客户密切合作,服务超过1000家知名品牌客户,以卓越的全球供应链管理经验成为业界的佼佼者。 2019年,准时达获得24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估值170亿,是B2B供应链物流领域获得的最大的单笔融资。 2019年–2021年,准时达连续上榜中国物流服务行业独角兽企业榜单,入选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单。 2021年,准时达营收突破176亿元。 20220330科技供应链专栏系列五|传统供应链管理的升级之路在JusLink平台上,各家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网络独立访问,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干扰,就像使用企业内部客户端安装的物流信息系统一样方便快捷。 相关企业或企业内各部门传递的供应链信息通过整合协同,实现供应链链路的信息共享。 美国供应链管理协会突出贡献奖得主马丁·克里斯托夫克里斯多夫指出:21世纪的竞争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供应链的概念经历了一个从局部到全局的发展过程,是物流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必然产物。 2012《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供应链是生产与流通过程中,为了将产品与服务给最终用户,由上游与下游企业共同建立的网链状组织。 这种协同的供应链运营模式不仅强调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融合,供应链流程的管理更是现代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任务。 协同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Gartner2013年的研究列出了实现新供应链目标的十大障碍,不确定性、协同、可见性和复杂性是前四大障碍:预测精度低和需求不确定性;无法或难以协同的端到端供应链过程;缺乏端到端供应链能见度;供应链网络的复杂性:在以下情况下,供应链可被视为复杂。 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看企业的共性问题,无外乎是成本做不下来,速度做不上去,库存太高。 落实到执行细节,就是数据在不同阶段,不同职能中的不准确性和信息孤岛。 供应链管理,就是对产品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管理。 如下图所示,协同贯穿了整个供应链管理过程。 供应链协同流程示图 供应链流程与信息化的打通2014年供应链文摘基准研究表明,83%的供应链管理人员认为,供应链计划和执行之间的融合是提高可视性和加速规划的一个主要机会。 用信息技术把流程与数据承载起来,使数据集成、流程自动化,让资源与信息共享,从而提升流程的运作效率,这是每个供应链管理人员的梦想。 信息化、互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供应链的高效整合与协同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为企业升级供应链管理提供了可能性。 利用信息技术,通过采集、传递、存储、分析、处理供应链中的订单、物流以及库存等相关指标信息,通过打通供应链上各节点的信息,打破信息传输的瓶颈,使链条上各节点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内外部数据。 比如,采购是供应链协同的瓶颈,从单个企业维度看采购流程,很多企业的常态是,采购相关的多协作部门都是各自填各自的信息,数据的实时性和正确性都存在各种问题。 而当今的供应链网络是全球性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消费者等可能遍布世界各地,业务复杂,涉及的人员多,部门多,供应链的复杂性急剧增加。 简言之,供应链流程与信息化的打通势在必行。 供应链信息化系统规划是供应链管理升级的必要途径,关注单个环节的改进,如一会儿降本,一会儿抓质量,只是按下葫芦浮起瓢。 供应链管理的科技创新供应链的科技创新正在形成一个互联互通的供应链。 比如,海淘,一件产品从国外通过种种路径到你的手上,这些路径就是一条条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售后服务的全链条供应链体系。 得益于以铁路、公路、机场、港口为代表的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性基础设施的高速发展,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实现协同采购、协同制造、协同物流。 通过技术手段让供应链管理变得更简单,让供应链服务变得更人性。 供应链管理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是当下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 对传统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早已不是选择题,而是一道刻不容缓的必答题。 主要利用IoT、智能分单等数字化技术,并基于AI和IoT技术接入任意设备,实现仓储、运输、配送等供应链全链路的数字化升级,推动企业供应链管理升级。 大多数企业都走在数字化供应链升级的道路上,通过科技手段持续积累企业数据,并把这些数据反哺服务于供应链,升级供应链管理。 通过供应链管理的水平,可以一窥供应链企业的实力和前景。 以准时达为例,作为富士康科技集团授权的供应链科技管理平台服务公司,在依托富士康集团丰富具体的业务场景的同时不断延伸自身供应链管理领域。 面对复杂多样的供应链管理场景,推出了行业领先的JusLink解决方案,紧跟供应链升级的脚步。 图片来源:准时达官网JusLink作为开放的SaaS平台(SaaS是“SoftwareasaService”的简称,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软件的成熟,在21世纪开始兴起的一种完全创新的软件应用模式),可以做企业内部和外部业务数据的集成。 同时,支持portal登录,电脑和手机app端的服务。 JusLink基于业务场景为企业提供供应链平台服务。 举个例子,在泛电子制造企业的需求预测阶段,JusLink就介入数据的沟通串联,协助供应商做线上的交期协商和交期确认。 一旦供应商确认可以出货,物流阶段的订舱,运输,派送甚至异常信息都可查可控。 这些预计出发时间(ETD),预计到达时间(ETA)等运输进度信息对于企业的生产计划有指导价值。 完成收货确认后,采购订单的数量会及时被更新,库存中的在库库存这个关键信息也会有对应的更新。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日新月异,数字化、智能化、供应链金融、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概念层出不穷,使供应链创新出现了更多的可能。 准时达的JusLink供应链平台致力用智慧为客户创造更美好的明天,让我们一起展望供应链发展的趋势与未来。 准时达,富士康科技集团授权的供应链科技管理平台服务公司,具备制造链及分销链的整合实践经验,为企业提供从原材料采购端到工厂制造,再到终端消费环节(C2M2C)的供应链垂直整合解决方案。 准时达已经在北美、欧洲、日本、韩国、越南、印度、泰国及东南亚、澳大利亚建立全资及合资公司,并与策略伙伴合作建立起覆盖全球范围的海外跨境转拨中心及国际海陆空铁全网线路布局。 准时达同时具备国家AAAAA级综合型物流企业资质,AEO企业高级认证、ISO9001、无船承运人、世界货运联盟等多项主要企业资质。 与全球超过3000家3C零组件厂商及客户密切合作,服务超过1000家知名品牌客户,以卓越的全球供应链管理经验成为业界的佼佼者。 2019年,准时达获得24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估值170亿,是B2B供应链物流领域获得的最大的单笔融资。 2019年–2021年,准时达连续上榜中国物流服务行业独角兽企业榜单,入选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单。 2021年,准时达营收突破176亿元。 20220316科技供应链专栏系列|新零售与生鲜:从线上到线下的突破当云栖大会上第一次提出“新零售”的概念时,没有人知道它究竟是什么,一时间众说纷纭,有的说,新零售是人货场的重构,另一些则认为,零售的改变其实是背后零售基础设施的改变。 可以肯定的是,零售业走到了时代的新阶段,正在经历着一场巨大的变革。 01新零售浪潮的起与落这一切的背后,是传统电商和零售行业增长遇到了“瓶颈”,经过多年来的全速前行,传统电商由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终端大范围普及所带来的用户增长以及流量红利正逐渐萎缩,传统电商所面临的增长“瓶颈”开始显现。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3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的增速已经连续三年下滑:2014年19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为18238亿元,同比增长达到49.9%2015年19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为25914亿元,同比增长降到36.2%2016年19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是34651亿元,同比增长仅为26.1%。 两年间增速腰斩,传统电商急切寻找新的增长点。 2016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国办发〔2016〕78号)。 这个信号,标志着传统电商将为了突破增长的瓶颈而转战线下。 伴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支付的普及,前置仓和末端物流覆盖的提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加持、政策的支持。 新零售在这一刻集齐了龙珠,顺势而生。 然而究竟什么是新零售?新零售相比传统零售有什么不同?新零售能带来哪些产业机会?最先给出答案的,便是生鲜行业。 02从线上到线下疫情让很多行业均受到严重打击,尤其是餐饮、传统零售、酒店娱乐和交通物流业等聚集度高,人群密度大的行业,疫情引发的连锁反应至今没有平息。 但是新零售行业在此次疫情当中表现出色。 以新零售的典型代表生鲜电商为例,由于全国多地小区在疫情期间采取封闭式管理,使用户转向线上消费,市场教育的作用促使生鲜电商订单量呈井喷式增长。 概括来讲,生鲜新零售,是电商+商超+体验体验+供应链升级+移动互联网的多种技术和领域的结合。 让我们从供应链的视角来一窥其新在何处。 通过RFID的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生鲜新零售实现了真正的仓店一体化,货架每个商品被取走后,都会同步到后台仓库,极大方便了补货管理和数据分析。 配送方面,不断迭代的动线算法给拣货员规划出合理的拣货路径,将拣货和包装控制在10分钟以内,传送带可以同时传输不同区域的拣货袋,利用了上层空间,减少人员跑动带来的动线混乱和时间浪费,提高人效。 店内有多个拣货袋分布点,设置于不同区域,拣货员一次可以同时提多个袋子来提高效率并组合成不同批次循环往复作业提高效率。 配送服务让超市本身变为前置仓,通过路径规划的优化,让移动端的订单按照路程、时间、库存,骑手几个维度来分配最优发货仓,提高出库和配送效率。 这些改变的直观效果就是和传统零售供应链模式相比效率的大幅提升。 不过,从线上到线下,也有必须的瓶颈需要跨越。 首先是餐饮消费体验,传统餐饮体验由食物、服务、用餐环境组合而来。 由于是在店内共享区域用餐,食材虽然新鲜,服务和用餐环境几乎为零,对于重视用餐体验的消费者,其满意度和吸引力进而粘性会受到影响。 其次就是线下扩张和成本控制。 以盒马为例,单店投入成本在3000~5000万元,回收周期长。 盒马引以为傲的高效率,最终体现在坪效上。 根据盒马公布的数据,其成熟店面的坪效(每3.3平米产生的营业额)在5万左右,是普通超市的3倍以上,平均下来,盒马总店的坪效也有23万的水平。 但当该模式进入三四线城市时,坪效就降到了2万以下,这和当地的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有关,盒马的高端定位在非一线城市不能形成足够的客流量。 而生鲜行业背后,严重依赖冷鲜供应链的支撑,业务下沉意味着供应链布局下沉,这恰恰又是非常重投入的部分。 从2018年上半年生鲜行新零售业态开始大规模开店,数量成井喷式增长的同时资金投入也成指数级上升。 这也影响到赛道中诸多玩家的利润情况,让其核心商业利润率从2018年开始几乎腰斩。 除盒马之外,诸如超级物种、苏宁小店等也都纷纷在达到扩张高点后回落,而在便利店、自动售货机和无人货架等领域,资金实力不济的玩家也已悄然离场。 VC对于新零售赛道也越发谨慎。 03从C到小B的转向在市场和资金的压力下,各家的策略转而开设成本更低,覆盖范围更小的店面,这些店面比第一代的大店面积减少,功能上也有偏重,有的专注生鲜,有的提供到店餐饮,有的则只提供线上服务。 他们的成本更低,可以覆盖再更多不同类型的区域,围绕大店为核心形成一个辐射圈,解决大店无法覆盖满足社区的问题,与之匹配的则是店仓和前置仓的颗粒度变得更小,跟贴近最后一公里。 这是一个好的转变,覆盖范围压缩使得配送端的运力需求更贴近快递和本地生活服务商原本的配送半径,使得整合和外包配送服务变成可能,能进一步收缩配送端的成本且不影响时效,保持了客户体验。 同时,仓和货的配置前移也推动行业发展的视角转向了针对小B端的新零售赛道,环球好货,小黑鱼、零售通等都在迅速拓展版图。 准时达紧跟新零售行业发展趋势,除了在物流仓配上与零售通进行合作配套,在系统建设上也积极探索,在中化石油的小B端店配业务中,JusLink给出的答卷就是供销协同(商贸)产品,在传统仓配管理模式外,向库存预警管理、小B订单管理和订货授信、自主库存订货补充等方向都进行了创新,目前这套系统已经服务于几百家小B终端门店。 通过紧跟行业发展,与客户共同创新的机制,我们期待未来JusLink在新零售的赛道会大有可为。 准时达,富士康科技集团授权的供应链科技管理平台服务公司,具备制造链及分销链的整合实践经验,为企业提供从原材料采购端到工厂制造,再到终端消费环节(C2M2C)的供应链垂直整合解决方案。 准时达已经在北美、欧洲、日本、韩国、越南、印度、泰国及东南亚、澳大利亚建立全资及合资公司,并与策略伙伴合作建立起覆盖全球范围的海外跨境转拨中心及国际海陆空铁全网线路布局。 准时达同时具备国家AAAAA级综合型物流企业资质,AEO企业高级认证、ISO9001、无船承运人、世界货运联盟等多项主要企业资质。 与全球超过3000家3C零组件厂商及客户密切合作,服务超过1000家知名品牌客户,以卓越的全球供应链管理经验成为业界的佼佼者。 2019年,准时达获得24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估值170亿,是B2B供应链物流领域获得的最大的单笔融资。 2019年–2021年,准时达连续上榜中国物流服务行业独角兽企业榜单,入选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单。 2020年,准时达营收突破134亿,海外营收突破50%。 20220302科技供应链专栏系列|韧性供应链助力企业原料采购▼点击下图一键关注▼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原材料供应的紧张、物流成本的激增和运力资源的瓶颈,带来了一波物品短缺潮。 小到口罩、卫生纸、清洁用品、大到电脑零部件和汽车都有短缺的风险。 这让企业重新审视传统供应链链条,任何环节的中断对于供应链上下游的影响深远,有产生无法生产产品或者及时交付的可能性。 对于采用准时制生产(JIT:JustInTime)管理理念下的企业,其使用的VMI仓储模式也面临缺料和计划赶不上变化的困境。 VMI(VendorManagedInventory)管理模式的本质是QR(快速响应,QuickResponse)和ECR(有效客户响应,EfficientCustomerResponse)。 VMI的存在就是双方尽最大可能地减少由于独立预测的不确定性导致的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浪费,消除不必要的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和积压。 其核心思想就是提高对采购商需求的反应速度,提高整条供应链的效率。 原有JIT的准时制生产无法充分应对供应链中断的风险,塑造更具韧性的供应链开始成为每个企业亟待思考和行动的核心任务。 准时达基于20多年全球泛电子产业供应链服务的经验累积,沉淀出“准时达供应链进项物流管理平台”,负责富士康集团的全球原物料的物流管理追踪,帮助企业重新认识自己的制造流程,将关注点聚焦于进项物流全流程的协同、可视以及智能预警上。 如此,便能克服传统进项供应链链条上各参与方操作复杂,线下信息共享和传递效率低、缺乏可视化和协同性、牛鞭效应明显以及供需失衡等痛点。 采购的流程协同无论是需求预测、库存计划还是客户的订单,最终都会转化成采购订单。 供应链的大部分节点都是围绕一个个的采购订单去完成,从供应商的订单生成,到确认交期、数量,以及处理赶工加急、质量问题等各种例外,都耗费了操作层面的大量人力,并且会将影响延伸到制造、配送等环节的信息流和产品流。 众所周知,纯手工作业难以把需求预测、库存计划和采购订单等工作完美执行。 但借助于准时达进项物流管理工具,通过O2O的信息模式,我们得以帮助客户及其供应商进行O2O升级,协同ERP系统,实现从采购订单、在途、运输/报关、入库验收、生产领用等全流程的供应链一体化和可视化。 采购环节是从供货方到客户以及供应链管理方的多个部门实时协同的重要环节。 而供应商的订单交付日期是进项供应链流程的关键节点,企业要在其基础上,加上后续的加工、组装、包装、运输等时间,给最终客户或消费者承诺最终的交付日期。 传统线下流程应为信息不同步和碎片化,具体的采购订单交付日期在绝大多数企业里却没法获知或及时获知。 想象一下,企业通过电话、Email等方式跟供应商沟通,针对每个订单数量和交期等内容来回要约、承诺,再要约、再承诺,最终妥协而达成双方都认可的承诺数量和交期等。 每天几十、几百个订单,再加上一些需求日期过了,货还没到的例外情况,这么大的工作量聚沙成塔,不仅增加了企业的人力成本,拖慢了企业的工作效率,甚至可能影响企业的整体运营水平和客户满意度。 所以,采购订单相关的信息和活动的可视和协同是我们供应链管理的经验总结,更是客户的需求心声。 准时达进项物流管理平台拥有六大核心能力:1、可视化——供应链一幕全览2、协同——平台多角色3、入口——统一服务4、优化——执行效率5、辅助——快速决策6、智能——系统预警在这个平台上,采购订单相关的信息和活动都在上面,从需求预测,交期确认,再到运输监管和交付,进项物流管理平台大大节省了要约——承诺——再要约——再承诺的工作量,及时预警,让企业采购人员聚焦例外,进而提高执行效率。 如下图所示,订单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在协同和可视的双管齐下之下,透明度增加,可预见性提高,供应链全链路能够顺利闭环。 准时达供应链进项物流管理平台–功能拓朴采购的智能预警在企业的S&OP(销售,运营和计划)管理中,我们几乎可以断言,所有的需求预测绝大多数都是错的,只是错多错少准确率不同而已。 有效对接销售和供应链,制定准确度最高的错误的预测,并转换成合适时间的合适数量的采购订单,这是企业供应链管理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如果所有的需求预测绝大多数都是错的,我们要做的无外乎两点:1,尽量准确:企业基于历史数据和未来业务需求判断,尽量提高预测准确率;2,积极纠错:及时采取纠偏措施,提升订单管理能力,把短缺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一般情况下,企业的纠错动作是用安全库存,安全产能甚至VMI的JIT模式来应对,用充足的储备库存保障企业的生产和按时交付。 如果安全库存、安全产能出现问题,VMI的供货出现短缺,大部分情况下,企业不得不加大对采购订单的催货加急,拿着灭火器四处救火,成本增加而效率还未必能提高。 如果能在订单管理过程中,不仅能实时协同采购订单相关的信息和活动,而且能智能预警,那么,企业在正常订单管理之外也能正视催货,优化催货流程。 借助准时达供应链进项物流管理平台,从交期确认开始,到订单的物流交付过程,全程可视,实时协同,提高订单管理的可控性。 可以辅助企业按照不同的紧急程度,制定差异化的催货流程,投入不同资源,跳出催货加急的救火怪圈。 即刻联系我们.开启供应链高效协同管理之旅吧。 准时达,富士康科技集团授权的供应链科技管理平台服务公司,具备制造链及分销链的整合实践经验,为企业提供从原材料采购端到工厂制造,再到终端消费环节(C2M2C)的供应链垂直整合解决方案。 准时达已经在北美、欧洲、日本、韩国、越南、印度、泰国及东南亚、澳大利亚建立全资及合资公司,并与策略伙伴合作建立起覆盖全球范围的海外跨境转拨中心及国际海陆空铁全网线路布局。 准时达同时具备国家AAAAA级综合型物流企业资质,AEO企业高级认证、ISO9001、无船承运人、世界货运联盟等多项主要企业资质。 与全球超过3000家3C零组件厂商及客户密切合作,服务超过1000家知名品牌客户,以卓越的全球供应链管理经验成为业界的佼佼者。 2019年,准时达获得24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估值170亿,是B2B供应链物流领域获得的最大的单笔融资。 2019年–2021年,准时达连续上榜中国物流服务行业独角兽企业榜单,入选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单。 2020年,准时达营收突破134亿,海外营收突破50%。 20220113科技供应链专栏系列|仓储智能化管理▼点击下图一键关注▼中国制造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随着工业物联网的深入应用,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出海的关键之一。 制造业的精益高效生产离不开系统的支撑,而智能制造必须要有智能供应链作为保证,所以,信息化转智能化管理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智能仓储作为现代化企业物流运营当中核心的组成系统,仓储智能化管理对于企业的重要性越來越高,准时达和宁波供应链创新学院(以下简称宁创)PascalWolff博士,针对几种常见仓储管理的智能化场景,提出各种建议方案。 场景一:智慧月台管理 PascalWolff博士来自集结了麻省理工学院(MIT)和中国一流教授的宁创学院,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物流系统,智慧仓储管理、装载优化、供应链。 通过对月台越库(Crossdockingoperations)的新旧运营模式对比,展示了基于数据建模基础上的现代仓库运营,对比依据经验拍板的传统仓库运营,在人力计划和效率提升等方面的显著优化。 图片来源:宁创PascalWolff博士分享材料 准时达的智慧供应链协同平台JusLink的EBS智慧月台产品通过可视化和智能化助力仓运协同规划。 通过停车识别和人体动作监测,来完成车辆进出的预约管理,减少线下证件审核与等待时间;同时,结合月台LED屏或微信端提示,排队叫号或停靠月台位置等信息一览无余,减少司机的无序低效沟通。 从物流日常管理的视角来看,月台作业的AI仿真监控能帮助仓库监测月台占用情况,监控装卸作业,提高事中警示、事后追溯的精益化管理水准。 基于数据的可视化,物流系统效率提升,也能处理更复杂的问题。 后续月台利用率的提高,管理成本的降低,都是必然的结果。 图片来源:准时达智慧供应链协同平台JusLink 场景二:借助算法的智能仓库管理仓储管理作为准时达的拳头产品,我们除了持续的精益管理外,把现有的统仓模式(CMI+VMI)叠加Kitting仓的功能,让物料直达产线,提升效率。 准时达的仓储技委会的朱韵璇总监表示,工厂中原料、配件配送量大,仓库的进出频率高,在流转过程中,需要減少人工进出库操作,不然會严重影响派送和生产效率。 企業在整合VMI仓和CMI仓的基础上,如果能通过智能备料技术,成套管理,送料上线,从而实现物料(车)的自动进出库作业,减少人工作业,提升物料配送作业效率。 当然,精益求精,准时达正在携手國內外知名供应链管理教授,包含浙江大学杨翼教授、宁创的PascalWolff博士,用算法持续优化仓库管理,如仓储人员配置,生产率和服务KPI之间的平衡以及操作产出标准的评估,多阶仓储管理等,达到成本控制和作业高效的目标,并最终赋能富士康集团以及外部制造工厂,提升物流乃至供应链整体效率。 图片来源:准时达朱韵璇总监分享的智能仓管蓝图 场景三:机器人设备优化仓储运营机器人作为智能机器设备,越来越被运用在自动化仓储管理中。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机器人、人工智能和物联网领域的创新已经爆发,借助机器人设备,可实现仓库周围库存移动的自动化,使用最少的人工协助,优化工作流程。 宁创的PascalWolff博士目前研究中的双层作业的KIVA系统,人机结合和机器与机器衔接的智能仓储4.0实验研究,以及CAVE分销网络模型等前沿研究。 教授的学术和模型支持有助于准时达协助上下游客户打造“智能工厂”,提供一站式智能仓储和物流系统的集成服务,提供涵盖从AGV物料搬运、智能物流控制管理软件到大型复杂智能立体仓库等的软硬件服务。 图片来源:宁创PascalWolff博士分享材料 准时达和宁创教授合作的智能仓库管理,将会透过算法模型及分析,從机器设备,仓库操作人员以及仓库存储利用率之间的调度和平衡效率,帮助企业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工。 我们相信,在准时达和專業教授团队的密切携手合作下,一起深耕供应链行业、从行业和客户需求出发,透過行业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平衡点,能幫助更多國內企業,助力中国制造業的全球供应链的升级和创新。 准时达,富士康科技集团授权的供应链科技管理平台服务公司,具备制造链及分销链的整合实践经验,为企业提供从原材料采购端到工厂制造,再到终端消费环节(C2M2C)的供应链垂直整合解决方案。 准时达已经在北美、欧洲、日本、韩国、越南、印度、泰国及东南亚、澳大利亚建立全资及合资公司,并与策略伙伴合作建立起覆盖全球范围的海外跨境转拨中心及国际海陆空铁全网线路布局。 准时达同时具备国家AAAAA级综合型物流企业资质,AEO企业高级认证、ISO9001、无船承运人、世界货运联盟等多项主要企业资质。 与全球超过3000家3C零组件厂商及客户密切合作,服务超过1000家知名品牌客户,以卓越的全球供应链管理经验成为业界的佼佼者。 2019年,准时达获得24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估值170亿,是B2B供应链物流领域获得的最大的单笔融资。 2019年–2021年,准时达连续上榜中国物流服务行业独角兽企业榜单,入选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单。 2020年,准时达营收突破134亿,海外营收突破50%。 20211220政策法规【政策速递】——2023年度“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现代物流产业链项目申报工作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现代物流产业链按照《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实施办法》(成组通〔2022〕30号)和《关于开展2023年度“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申报工作的通知》(成组办〔2023〕23号)有关要求,现将开展2023年度“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现代物流产业链项目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名额分配 2023年“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现代物流产业链项目支持对象总名额为10名。 其中,链主企业的支持名额不超过5名,产业链上下游关联配套企业的支持名额为3名左右,招商引智企业(项目)名额为2名左右,具体名额可根据推荐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二、遴选条件包括但不限于我市现代物流建圈强链工作主要承载地和协同发展地及“四港六中心”,在物流供应链、航空物流、电商快递、铁路物流、冷链物流、多式联运、快运城配等重点领域,直接从事与现代物流及供应链有关的模式创新、管理运营、人才培养、研究咨询等方面水平拔尖、素质优秀、贡献突出的现代物流领域专业人才。 (一)基本条件(申报人应符合以下全部条件)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序良俗,热爱物流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征信良好。 2.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5周岁,特别优秀的可适当放宽。 3.申报人为我市现代物流产业链企业全职工作的产业人才,从事现代物流发展相关工作,与成都市物流企业签订3年(含)以上劳动合同且全职在蓉工作。 4.申报人所在企业应为在我市依法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且税收解缴关系在我市的现代物流产业链企业。 (二)其他条件1.技术型人才(至少符合以下条件之一)(1)担任国家、省、市级物流(供应链)创新服务中心、物流技术研发中心等单位负责人,研究成果已落地转化并取得良好经济效益。 (2)在无人机物流、物流数字化、智慧供应链、物流枢纽规划设计等专业物流领域有精深研究,自主创新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在核心技术刊物(国家级)发表论文1篇(含)以上或公开出版学术专著1部(含,署名前三)以上。 (3)研发的物流(供应链)服务平台、网络货运平台等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获得国家或省级政府相关部门表彰、认证或推广。 2.管理型人才(至少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经营管理类人才须为管理企业核心产品、核心技术、核心项目的副总及以上人才,属于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专业型人才。 (1)在全球物流100强、中国物流100强企业及现代物流类上市企业、(准)独角兽企业的总部或区域性总部,或驻蓉大区级、省级分支机构物流领域的副总及以上经营管理人才。 (2)具有丰富的现代物流或供应链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在发展战略、资本运作、市场开拓、模式创新等方面有成功案例或显著成绩的副总及以上经营管理人才。 (3)担任我市现代物流重点企业、重大项目主要负责人,并在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都市圈、西部陆海新通道、供应链枢纽城市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遴选程序 (一)推荐申报 现代物流产业链产业领军人才的推荐分链主企业、产业链上下游关联配套企业、招商引智企业(项目)等类别开展。 1.第一类:链主企业 (1)企业申报。 企业结合主营业务方向,根据现代物流产业链链主企业标准,填写《成都市现代物流产业链链主企业申报表》(附件1)并提供相关佐证材料,经所在区(市)县物流主管部门核实并盖章后,于6月30日前报送至市口岸物流办。 (2)确定链主企业。 市口岸物流办会同行业领域专家根据链主企业认定标准,确定链主企业名单及分配名额。 (3)企业开展自评。 链主企业根据分配名额、现代物流产业领军人才标准开展内部评选,确定初步人选。 (4)提交初步人选。 初步人选在企业办公地或企业官网公示5个工作日后,填写《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建议人选情况汇总表》(附件2)和《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申报书》(附件3),于7月20日前报市口岸物流办审核。 2.第二类:产业链上下游关联配套企业 (1)成立评选委员会。 由市口岸物流办牵头或委托市供应链协会,联合链主企业、行业协会、中介机构、产投基金、公共平台等组建现代物流产业链评选委员会。 (2)个人申报。 符合条件的人才按申报通知要求填写《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建议人选情况汇总表》(附件2)和《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申报书》(附件3),经所在企业审核后,于7月10日前报企业所在区(市)县物流主管部门审核。 (3)区(市)县审核。 区(市)县物流主管部门对推荐人选基本条件审核后,于7月13日前汇总报现代物流产业链评选委员会(市供应链协会秘书处)。 (4)开展评选。 评选委员会结合人才技术水平、业绩成果和经济社会贡献等进行综合评选,确定初步人选。 3.第三类:招商引智企业(项目)(1)确定推荐名额。 市口岸物流办会同市投促局梳理2022年1月1日以来现代物流产业链实质性落地运营的重点企业、重大项目、高能级项目和强链补链项目,综合企业(项目)数量、投资额度、规模能级、落地运营等情况,明确具有推荐权的区(市)县名单及名额分配。 (2)区(市)县推荐。 围绕开展促进招商引智优化营商环境行动,各区(市)县物流主管部门和投促部门根据分配名额,对照现代物流产业领军人才标准,从2022年1月1日以来实质性落地的重点企业、重大项目、高能级项目和现代物流产业强链补链项目中推荐人才,填写《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建议人选情况汇总表》(附件2)和《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申报书》(附件3),于6月30日前报市口岸物流办。 (3)市级部门联审。 市口岸物流办会同市投促局对企业(项目)情况、推荐人选条件进行审核评选后,确定初步人选。 4.第四类:高层次专家举荐按照《成都市高层次专家举荐人才办法(试行)》《〈成都市高层次专家举荐人才办法(试行)〉实施细则》等相关规定进行。 (三)初审。 市口岸物流办对初步人选进行审核,经办党组会议研究后,形成现代物流产业领军人才建议人选名单,报市委组织部。 (四)复审。 市委组织部征求公安、法院、检察院、税务、国安等部门意见,对产业领军人才建议人选名单进行审查。 (五)公示。 采取适当方式对通过审查的拟授人选进行5个工作日的公示。 (六)确定人选。 公示无异议的拟授选,报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后,按程序确定为产业领军人才,颁发入选证书。 四、链主企业遴选条件 (一)基本条件(申报人应符合以下全部条件) 1.企业工商注册在成都市满三年,税务解缴关系在成都,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独立核算。 2.企业或企业法人(主要负责人)未被列入“信用中国”失信惩戒对象。 3.最近三十六个月内无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受到行政处罚且情节严重,或者受到刑事处罚的情况。 (二)其他条件(至少满足以下3个条件) 1.注册资本,国企5000万元以上,其他企业1000万元以上。 2.年度营收,国企10亿元以上,其他企业5亿元以上。 3.员工数量,国企500人以上,其他企业200人以上。 4.上交税额,“十三五”以来国企至少有三年的年缴税额度达到3000万元以上或至少有两年的税额达5000万元以上,其他企业至少有三年的年缴税额达到1000万元或至少有两年的年缴税额度达2000万元。 享受国家税收减免政策的除外。 5.行业影响,企业具有较高的行业带动能力,产业链上下游、左右岸关联企业超过100家。 6.项目建设,在成都市投建的物流项目被纳入省、市重点项目库,且项目累计投资(截至2022年底)超过2亿元。 在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建设、国际供应链城市建设过程中表现突出,承担国家及省市相关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企业、成都市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项目支持企业、受到成都市委市政府表彰的企业以及被评为成都市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先进单位的企业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 在成都市规划建设急需紧缺的功能性、平台类项目的企业,经认定后可予以适当放宽。 五、有关要求 (一)区(市)县物流主管部门和有关用人单位务必高度重视,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充分做好宣传动员、组织申报和审核把关工作,真正把能够补齐短板、攻克技术、引领发展的现代物流产业领军人才遴选出来。 (二)用人单位要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注重加强与本单位人才培养项目的衔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人才遴选机制,将赋予的人才评审权用好,真正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人才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 建立有效的自我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如有用不好授权、履责不到位造成不良影响的,一经发现核实,取消用人单位今后5年的人才评审权。 (三)用人单位和个人要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区(市)县物流主管部门要认真审核、严格把关。 如有弄虚作假骗取入选资格,违反职业道德、学术不端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一经发现核实,取消申报人今后5年的申报资格。 (四)“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入选者不得再次申报。 同一申报人不得重复申报“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多个项目。 同一企业不得重复申报“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多个项目链主企业。 在管理期内的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天府峨眉计划、天府青城计划、蓉漂计划、蓉城英才计划等国家、省、市重大人才计划入选者,不得申报“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 (五)请区(市)县物流主管部门、企业按照相应时间节点将以下材料报送至相关单位:①《成都市现代物流产业链链主企业申报表》(附件1)及相关佐证材料纸质版(加盖鲜章)一式三份及电子版(盖章扫描件及可编辑Word文件);②《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建议人选情况汇总表》(附件2)纸质版(加盖鲜章)一式三份及电子版(盖章扫描件及可编辑Word文件);③《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申报书》(附件3)及附件材料纸质版(加盖鲜章)一式三份及电子版(盖章扫描件及可编辑Word文件)(申报书在前、附件材料在后统一装订成册,起脊装订,封面、封底统一用110克以上白色A4亚光纸胶装,正文用A4纸双面印刷)。 六、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1.成都市口岸与物流办公室:林老师61884026、13618018420 2.成都市供应链协会:徐老师18683441007 特此通知。 附件下载:06262023【政策速递】——2023年度“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现代物流产业链项目申报工作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现代物流产业链按照《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实施办法》(成组通〔2022〕30号)和《关于开展2023年度“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申报工作的通知》(成组办〔2023〕23号)有关要求,现将开展2023年度“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现代物流产业链项目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名额分配 2023年“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现代物流产业链项目支持对象总名额为10名。 其中,链主企业的支持名额不超过5名,产业链上下游关联配套企业的支持名额为3名左右,招商引智企业(项目)名额为2名左右,具体名额可根据推荐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二、遴选条件包括但不限于我市现代物流建圈强链工作主要承载地和协同发展地及“四港六中心”,在物流供应链、航空物流、电商快递、铁路物流、冷链物流、多式联运、快运城配等重点领域,直接从事与现代物流及供应链有关的模式创新、管理运营、人才培养、研究咨询等方面水平拔尖、素质优秀、贡献突出的现代物流领域专业人才。 (一)基本条件(申报人应符合以下全部条件)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序良俗,热爱物流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征信良好。 2.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5周岁,特别优秀的可适当放宽。 3.申报人为我市现代物流产业链企业全职工作的产业人才,从事现代物流发展相关工作,与成都市物流企业签订3年(含)以上劳动合同且全职在蓉工作。 4.申报人所在企业应为在我市依法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且税收解缴关系在我市的现代物流产业链企业。 (二)其他条件1.技术型人才(至少符合以下条件之一)(1)担任国家、省、市级物流(供应链)创新服务中心、物流技术研发中心等单位负责人,研究成果已落地转化并取得良好经济效益。 (2)在无人机物流、物流数字化、智慧供应链、物流枢纽规划设计等专业物流领域有精深研究,自主创新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在核心技术刊物(国家级)发表论文1篇(含)以上或公开出版学术专著1部(含,署名前三)以上。 (3)研发的物流(供应链)服务平台、网络货运平台等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获得国家或省级政府相关部门表彰、认证或推广。 2.管理型人才(至少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经营管理类人才须为管理企业核心产品、核心技术、核心项目的副总及以上人才,属于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专业型人才。 (1)在全球物流100强、中国物流100强企业及现代物流类上市企业、(准)独角兽企业的总部或区域性总部,或驻蓉大区级、省级分支机构物流领域的副总及以上经营管理人才。 (2)具有丰富的现代物流或供应链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在发展战略、资本运作、市场开拓、模式创新等方面有成功案例或显著成绩的副总及以上经营管理人才。 (3)担任我市现代物流重点企业、重大项目主要负责人,并在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都市圈、西部陆海新通道、供应链枢纽城市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遴选程序 (一)推荐申报 现代物流产业链产业领军人才的推荐分链主企业、产业链上下游关联配套企业、招商引智企业(项目)等类别开展。 1.第一类:链主企业 (1)企业申报。 企业结合主营业务方向,根据现代物流产业链链主企业标准,填写《成都市现代物流产业链链主企业申报表》(附件1)并提供相关佐证材料,经所在区(市)县物流主管部门核实并盖章后,于6月30日前报送至市口岸物流办。 (2)确定链主企业。 市口岸物流办会同行业领域专家根据链主企业认定标准,确定链主企业名单及分配名额。 (3)企业开展自评。 链主企业根据分配名额、现代物流产业领军人才标准开展内部评选,确定初步人选。 (4)提交初步人选。 初步人选在企业办公地或企业官网公示5个工作日后,填写《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建议人选情况汇总表》(附件2)和《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申报书》(附件3),于7月20日前报市口岸物流办审核。 2.第二类:产业链上下游关联配套企业 (1)成立评选委员会。 由市口岸物流办牵头或委托市供应链协会,联合链主企业、行业协会、中介机构、产投基金、公共平台等组建现代物流产业链评选委员会。 (2)个人申报。 符合条件的人才按申报通知要求填写《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建议人选情况汇总表》(附件2)和《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申报书》(附件3),经所在企业审核后,于7月10日前报企业所在区(市)县物流主管部门审核。 (3)区(市)县审核。 区(市)县物流主管部门对推荐人选基本条件审核后,于7月13日前汇总报现代物流产业链评选委员会(市供应链协会秘书处)。 (4)开展评选。 评选委员会结合人才技术水平、业绩成果和经济社会贡献等进行综合评选,确定初步人选。 3.第三类:招商引智企业(项目)(1)确定推荐名额。 市口岸物流办会同市投促局梳理2022年1月1日以来现代物流产业链实质性落地运营的重点企业、重大项目、高能级项目和强链补链项目,综合企业(项目)数量、投资额度、规模能级、落地运营等情况,明确具有推荐权的区(市)县名单及名额分配。 (2)区(市)县推荐。 围绕开展促进招商引智优化营商环境行动,各区(市)县物流主管部门和投促部门根据分配名额,对照现代物流产业领军人才标准,从2022年1月1日以来实质性落地的重点企业、重大项目、高能级项目和现代物流产业强链补链项目中推荐人才,填写《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建议人选情况汇总表》(附件2)和《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申报书》(附件3),于6月30日前报市口岸物流办。 (3)市级部门联审。 市口岸物流办会同市投促局对企业(项目)情况、推荐人选条件进行审核评选后,确定初步人选。 4.第四类:高层次专家举荐按照《成都市高层次专家举荐人才办法(试行)》《〈成都市高层次专家举荐人才办法(试行)〉实施细则》等相关规定进行。 (三)初审。 市口岸物流办对初步人选进行审核,经办党组会议研究后,形成现代物流产业领军人才建议人选名单,报市委组织部。 (四)复审。 市委组织部征求公安、法院、检察院、税务、国安等部门意见,对产业领军人才建议人选名单进行审查。 (五)公示。 采取适当方式对通过审查的拟授人选进行5个工作日的公示。 (六)确定人选。 公示无异议的拟授选,报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后,按程序确定为产业领军人才,颁发入选证书。 四、链主企业遴选条件 (一)基本条件(申报人应符合以下全部条件) 1.企业工商注册在成都市满三年,税务解缴关系在成都,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独立核算。 2.企业或企业法人(主要负责人)未被列入“信用中国”失信惩戒对象。 3.最近三十六个月内无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受到行政处罚且情节严重,或者受到刑事处罚的情况。 (二)其他条件(至少满足以下3个条件) 1.注册资本,国企5000万元以上,其他企业1000万元以上。 2.年度营收,国企10亿元以上,其他企业5亿元以上。 3.员工数量,国企500人以上,其他企业200人以上。 4.上交税额,“十三五”以来国企至少有三年的年缴税额度达到3000万元以上或至少有两年的税额达5000万元以上,其他企业至少有三年的年缴税额达到1000万元或至少有两年的年缴税额度达2000万元。 享受国家税收减免政策的除外。 5.行业影响,企业具有较高的行业带动能力,产业链上下游、左右岸关联企业超过100家。 6.项目建设,在成都市投建的物流项目被纳入省、市重点项目库,且项目累计投资(截至2022年底)超过2亿元。 在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建设、国际供应链城市建设过程中表现突出,承担国家及省市相关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企业、成都市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项目支持企业、受到成都市委市政府表彰的企业以及被评为成都市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先进单位的企业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 在成都市规划建设急需紧缺的功能性、平台类项目的企业,经认定后可予以适当放宽。 五、有关要求 (一)区(市)县物流主管部门和有关用人单位务必高度重视,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充分做好宣传动员、组织申报和审核把关工作,真正把能够补齐短板、攻克技术、引领发展的现代物流产业领军人才遴选出来。 (二)用人单位要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注重加强与本单位人才培养项目的衔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人才遴选机制,将赋予的人才评审权用好,真正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人才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 建立有效的自我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如有用不好授权、履责不到位造成不良影响的,一经发现核实,取消用人单位今后5年的人才评审权。 (三)用人单位和个人要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区(市)县物流主管部门要认真审核、严格把关。 如有弄虚作假骗取入选资格,违反职业道德、学术不端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一经发现核实,取消申报人今后5年的申报资格。 (四)“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入选者不得再次申报。 同一申报人不得重复申报“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多个项目。 同一企业不得重复申报“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多个项目链主企业。 在管理期内的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天府峨眉计划、天府青城计划、蓉漂计划、蓉城英才计划等国家、省、市重大人才计划入选者,不得申报“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 (五)请区(市)县物流主管部门、企业按照相应时间节点将以下材料报送至相关单位:①《成都市现代物流产业链链主企业申报表》(附件1)及相关佐证材料纸质版(加盖鲜章)一式三份及电子版(盖章扫描件及可编辑Word文件);②《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建议人选情况汇总表》(附件2)纸质版(加盖鲜章)一式三份及电子版(盖章扫描件及可编辑Word文件);③《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申报书》(附件3)及附件材料纸质版(加盖鲜章)一式三份及电子版(盖章扫描件及可编辑Word文件)(申报书在前、附件材料在后统一装订成册,起脊装订,封面、封底统一用110克以上白色A4亚光纸胶装,正文用A4纸双面印刷)。 六、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1.成都市口岸与物流办公室:林老师61884026、13618018420 2.成都市供应链协会:徐老师18683441007 特此通知。 附件下载:20230626【政策发布】重磅!四川发布“四川助企纾困政策明白卡”今日,成都市供应链协会从成都市口岸与物流办公室获悉,四川已发布“四川助企纾困政策明白卡”,旨在帮助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商户,应对疫情冲击、渡过难关。 政策发布“四川助企纾困政策明白卡”是什么?为什么要推行?有哪些内容?政策发布● 从市场主体发展数据来看,总体呈现出新增放缓、退出加快的特点——1月至4月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43.05万户、同比增长6.6%,增速较上两年同期平均水平下降6.7个百分点;注销25.19万户、同比增长42%,增速较上两年同期平均水平上升33.4个百分点,新设退出比由去年全年2.05:1变为1.71:1。 数据告诉我们,市场主体生产经营形势更加严峻,扩大政策覆盖面,加快政策兑现速度,发挥政策助企作用,是有效应对当前困难,实现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的关键举措。 政策发布●为何要推行“明白卡”?今年1月底,省民营办组织开展了覆盖7000多户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问卷调查,深入分析他们面临的困难问题、关注期盼。 从调查结果来看,超过30%的市场主体表示“不清楚或者不了解可以申请扶持政策”,政策的知晓度不高、覆盖面不广、获得感不强的现象在各个地区、各类主体中都不同程度存在。 针对上述情况,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立即推出助企纾困政策“明白卡”,并把“明白卡”的宣传推广作为当前为企业纾困解难的重点工作来抓,尽快将“明白卡”发放到广大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手中去,全力打通政策兑现“最后一公里”。 政策发布●“明白卡”有哪些内容?省民营办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结合前期问卷调查、走访调研等掌握的情况,聚焦市场主体最关心、最期盼,普惠性最强、覆盖面最广的税收优惠、融资贷款、物流成本、房屋租金、社保减负等6个方面,精选24条政策,以图文并茂方式,制作助企纾困政策明白卡,以帮助市场主体从“大海捞针”到“精准捕捉”,实现惠企政策看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扫描二维码,了解具体详情20220527【政策速递】“十四五”规划纲要解读(五):赋予成都重大任务17项共建共享连接世界作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首个五年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下称《纲要》)于3月13日正式发布。 在这份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顶层设计中,成都被数次“点名”。 据不完全统计,《纲要》直接赋予成都重大任务17项,数量创“五年规划”历史之最。 《“十四五”规划纲要》涉及成都事项经初步梳理,《纲要》赋予成都重大任务17项,数量创历次五年规划之最。 (一)重大战略(6项)前所未有凸显了成都在全国发展版图的战略地位。 1.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2. 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3.优化提升成渝等城市群。 4.建设成渝世界级机场群。 5.推进实施共建 “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6.发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示范带动作用。 (二)重大政策(4项)前所未有赋予了成都先行先试、率先突破的责任担当。 1.提高中欧班列开行质量,推动国际陆运贸易规则制定。 2.建设成都西部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加强改革授权和政策集成。 3.提升四川等国家级育制种基地水平。 4.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三)重大工程(7项)前所未有强化了成都引领西部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功能支撑。 1.建设转化医学研究设施。 2.推进120个左右国家物流枢纽建设。 3.提质改造川藏公路G318线。 4.建设成都重庆至上海沿江高铁。 5.实施四川都江堰等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 6.实施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北斗产业化等重大工程。 7.建设6个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和综合应急实训演练基地。 从《纲要》中的成都元素解读国家战略意图和成都使命担当👇1位列城市群第一方阵《纲要》在“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一节将全国19个现有主要城市群分为三个层次,分别做“优化提升”“发展壮大”“培育发展”的针对性建设。 其中,位于第一方阵的五大城市群,除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三足鼎立”的一线城市群,还新增了成渝和长江中游两大城市群拉动中西部崛起。 ▲成渝地区夜光遥感图图片来源:新华网思客“成渝城市群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的定位毫不意外,根据我们对于成都的长期关注和研究,近几年成都在整个全国经济版图中的地位上升是有目共睹的,休闲宜居没有变,创新活力凸显出来了。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院执行院长陈宪指出,“十三五”时期,成都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跑”到了前面,对内枢纽和对外门户的地位凸显,因此《纲要》赋予成都17项重大任务,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战略牵引,将建设成渝世界级机场群等重大项目工程作为支撑重大战略落地的实际举措。 “经过‘十四五’,可以预期成都将会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相对于北上广深而言,我相信成都的年均增长和上升空间将会更大!”陈宪表示。 ▲成都图片来源:天府发布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在接受政事君专访时提出,不同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目前建设趋于成熟或比较成熟的城市群,以成渝地区为主的双城经济圈和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基础稍弱,但通过3~5年努力,极有可能成为国际大城市群。 2四大世界级机场群之一五年前的那份“十三五”规划纲要,对成都聚焦于天府国际机场和国际航空枢纽的建设。 五年后的“十四五”规划纲要,成都有了明显的“升级”。 在链接全球航空网络上,提出打造成渝世界级机场群;除了航空枢纽建设,还明确了建设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提质改造川藏公路G318线,打造国家物流枢纽,提高中欧班列开行质量等等,可谓“空铁公水”的全面提级。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图片来源:极美成都“一个城市或地区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地位,跟城市机场在全球航空网络中的地位是正相关的。 特别是成都这样缺乏港口的城市,机场将是其参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性资源。 ”中国城市中心总工程师、国土产业交通规划院院长张国华认为,国家将四大世界级机场群之一“落子”在成渝,是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其对于中西部城市的带动作用,是别的城市群所不具备的。 同时,与我国布局的另外三大世界级机场群相比,成渝城市群没有世界级港口群,那么“十四五”时期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如何与世界级城市群协同发展就至关重要。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图片来源:空港融媒“成渝世界级机场群能不能建好,不仅在于集聚资源的能力,而且在于成渝能不能向世界输出更好的服务,以更高端的生产要素更高效地注入产业。 ”张国华指出,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是以东部沿海的开放,去承接欧美日韩的中低端制造业向亚太地区的转移,新时代我国要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围绕机场布局的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将是关键。 “先进生产性服务业能到什么水平,决定了一座城市的产业链占据价值链的哪一端。 ”张国华举例说,支撑德国工业2.0的是“两个70%”,即服务业占比70%,其中70%是为制造业提供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 “在服务贸易业为主导的全球格局下,临空经济区链接全球市场和供应链,正变成高速增长的区域,充分显示了互联互通的内在价值,”张国华表示,“机场就是通往世界市场的大门。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纲要》还明确提高中欧班列开行质量,推动国际陆运贸易规则制定。 作为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和质量“双第一”的城市,成都如何率先突破?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指出,制度型开放是实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只有把引进来和走出去建立在公正合理的制度安排基础上,不断加强各国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方面的协调与整合,才能减少交往中的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各国来自国际分工与贸易中的收益最大化,更好实现互利共赢目标。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认为,由于中欧班列的开通,成都正在成为内陆地区货物进出口的集散地和枢纽,从过去相对封闭的内陆城市逐步发展成为面向国际市场的、开放度不断提高的中心城市,“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不仅是要素流动型开放,更重要的是制度型开放,更加注重规则规制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 ”▲2月21日,成都至俄罗斯圣彼得堡开行首趟中欧班列。 这也是中欧班列(成渝)号成都在境外拓展的第59个境外站点。 3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十四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此前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十四五”规划从一开始讨论时就将创新放在了首位,此后这个结构一直没有变过。 这是因为,无论从发展理念看,还是从发展阶段,还是从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都需要把创新放到核心地位。 他指出,一方面,创新是新时期中国五大发展理念之首,代表着中国发展的方向和世界发展的潮流;另一方面,中国正从“跟跑”的发展阶段,走向“并跑”、甚至“领跑”的阶段,这也要求从跟随走向创新引领。 更重要的是,从中国面临的问题看,无论是价值链低端锁定问题,还是产业链安全、技术安全等“卡脖子”问题,归根到底都是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所以必须把创新放在第一位。 而成都,也被赋予了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建设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的使命和任务。 建设转化医学研究设施、实施北斗产业化等重大工程,都是成都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项目抓手。 “百年未有大变局之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将是一次‘新三线建设’。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西南财大成渝经济区发展研究院院长杨继瑞认为,如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应当加大创新力度,重构产业链和供应链,集中于科研攻关“卡脖子”的突破,这不仅是要承接一部分东部的产业转移,也是面向内循环产业布局做增量。 “活力从创新而来,很多科技成果需要时间,但成都作为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动力源的势头已经形成,”陈宪表示,“十四五”期间成都要紧紧扭住科技创新,让企业家、创业者、科学家、工程师这类人才在城市聚集,“抓住宜居的生活品质、保持生活成本的竞争优势,成都会聚集到全国最好的人才。 ”▲成都高新区交子金融大街关注公众号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成都市供应链协会20210322【政策速递】“十四五”规划纲要解读(三):11位代表委员预言了物流业的未来共建共享连接世界2021年全国两会已于3月11日闭幕,物流业依然是关注热点,代表、委员们提出了“两业融合”“快货物流圈”等议案、提案。 我们从这些业界大咖的声音中梳理出4个关键词,从其中透视物流业发展前景。 关键词1:快货物流圈全国人大代表、焦作大学副校长霍晓丽:建议支持加快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建设。 支持在郑州布局高铁货运,发展货运空铁联运。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谭平川:发挥成渝两地机场优势,协同构建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耕捷:把昆明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家区域性枢纽。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政协副秘书长、民建河北省委专职副主委范社岭:建设石家庄国际陆港,打造京津冀物流陆港集群,建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加快融入国际物流大通道。 航空铁路物流将成最大风口深化陆海双向开放、推进西部大开发,完善长三角四通八达、覆盖全球的空中客货运输网络,构建京津冀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物流大通道和枢纽建设话题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不断升温。 代表、委员们对如何打造空港物流枢纽、陆港物流枢纽纷纷提出了区域性建议。 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指出,到2035年实现“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即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如果要全面实现“全球123快货物流圈”的目标,未来15年,航空物流和铁路物流将成为物流业最大的风口。 根据交通运输部对《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的解读,未来15年,我国邮政和快递行业将建设80个三级枢纽;铁路网将建设“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以及区域性高速铁路;航空方面将巩固10大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布局40个左右的区域航空枢纽。 一张四通八达的货运网络呼之欲出。 但不可否认,目前我国物流枢纽建设依然面临着众多挑战。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铁路货运量占总货运量的比例为9.62%,公路货运量占比为73.93%,水运货运量占比为16.43%,民航货运量占比为0.02%。 现阶段,铁路、航空货运还处于发展阶段,铁路、公路、航空多种运输组织方式衔接还不够完善,物流大通道梗阻颇多。 打通“堵点”,不断发力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联动“关节”,统筹公铁水空等各种运输方式发展,代表、委员们纷纷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构建陆海联运、空铁联运、中欧班列等有机结合的联运服务模式和物流大通道将成为发力重点。 关键词2:数字物流全国政协委员、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开放物流公共信息,扩展行业平台数据服务,整合共享信用信息。 全国人大代表、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大力推进生产制造端数字化改革,打造一批服务产业端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建立数字化供应链体系,引导传统物流网络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升级改造、促进互联互通。 数字化供应链成物流业新基座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折射出全面数字化的时代大势。 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也不约而同地交出许多有关“数字化”的议案、提案。 疫情暴发后,物流供应链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制造业和物流业“两业融合”成为业内高频词。 不少物流企业积极拥抱数字化物流,数字化供应链成为物流行业新“基座”。 现阶段,在制造业和物流业两业融合发展中,大规模定制、柔性生产成为新的趋势和主流模式。 但是,不少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和外部供应链服务跟不上需求的变化,物流水平、信息化程度、金融服务等存在差距。 另一方面,特别是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生产制造与生产服务之间数据孤岛现象严重。 两业深度融合过程中数据管理机制不健全,企业数据可用性差、数据质量低、业务环节之间数据集成共享困难,工业大数据难以发挥应有的价值。 物流仓库机械手臂因此,未来,我国还应大力发展物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促进物流平台与大型制造企业的合作对接,加快培育一批生产性服务龙头企业和工业互联网平台载体。 关键词3:绿色物流全国人大代表、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启动绿色环保的立法工作,通过法律法规强制推行绿色物流体系建设,同时参照城市垃圾分类回收体系推动包装垃圾回收与处理体系建设,以加快绿色物流建设步伐。 全国政协委员、物产中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张波:推进电商垃圾治理,让快递包装变得更瘦、更绿。 绿色包装“转”起来绿色物流不仅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物流发展的必然选择。 根据国家邮政局数据,2020年年底全行业的循环包装箱(盒)大约为300万个,按照循环周期3天来算,平均每天全行业使用循环包装箱大约为100万个。 但是,300万个循环包装箱(盒)相比每天2亿多件的快件量,占比很低。 绿色物流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顾客的环保观念、循环包装的再利用、末端回收等。 过去几年,我国推进电商快递包装“瘦身”,充分运用大数据和智能算法优化包装尺寸,减少填充物、一次性胶带使用,减少二次包装,在“源头上减量”卓有成效。 但在末端回收快递包装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若干挑战。 据悉,目前末端回收的包装主要包括循环包装、纸箱包装、一次快递袋等,回收场景包括派送上门、自提点自提、自提柜自提。 目前,纸箱、一次性包装由于价值较低及客户原因等诸多客观因素,难以被快递员回收;自提柜和自提点回收快递包裹更多依靠客户主观意愿。 在循环包装回收上,各家企业回收成本较高,缺少社会化或者第三方的回收体系。 快递包裹减量化在我国追求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升级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解决包装垃圾回收问题成为一道必答题。 根据快递物流企业可行性实践,未来,快递循环包装回收可学习牛奶、啤酒玻璃瓶的回收循环模式,在纸箱、一次性快递袋回收自提网点可加大回收装置铺设,给予主动回收纸箱的客户一定积分奖励,将快递包装纳入垃圾分类系统,按照原材料属性进行分类回收。 关键词4:冷链物流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首农食品集团知联会会长唐俊杰: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建议加强产地仓与冷链物流建设,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全国政协委员、中信资本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懿宸:加大在冷链领域的基础设施投入,鼓励发展冷链物流龙头企业。 冷链还应提升软硬件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生鲜农产品供应不稳定等事件时有发生,暴露出冷链物流行业的诸多漏洞。 另一方面,疫情防控期间,疫苗等需要通过冷链物流运输,对冷链物流的需求日益增长。 去年以来,冷链物流一度被社会热议,但尚不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这一热点再次受到多位代表、委员的热切关注。 据悉,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处于初级阶段。 由于冷链基础设施和冷链技术水平尚存短板,在加工、运输、储藏、分销等环节有效设备不足,在运送过程、运输形态、时间掌控等方面无法保障时效,导致我国果蔬的运输、储存等环节损耗率较高。 鉴于此,冷链物流发展还应从硬件和软件两头着手,提升物流效率。 在完善基础设施方面,我国应鼓励有能力的综合物流企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大型生鲜农产品企业和冷链物流企业建设具有集中采购和跨区域配送能力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形成一批具有全国性和综合性服务能力的冷链物流龙头企业。 在提高冷链物流信息化和数字化水平上,我国应引导冷链企业加大科技投入,通过智能化改造,提升冷库仓储分拣的自动化程度,以及冷链运输配送的调度优化能力,降低冷链成本。 同时,不断完善溯源技术,健全冷链追溯管理平台,实现全链条可追踪可保障,以应对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 关注公众号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成都市供应链协会20210317【政策速递】“十四五”规划纲要解读(二):未来5年这样干共建共享连接世界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65位专家详细解读关注公众号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成都市供应链协会20210316【政策快报】邮件快件包装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21年第1号)共建共享连接世界邮件快件包装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21年第1号)《邮件快件包装管理办法》已于2021年2月3日经第2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3月12日起施行。 部长 李小鹏2021年2月8日邮件快件包装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邮件快件绿色包装管理,保证邮件快件包装质量,规范邮件快件包装行为,保障用户合法权益和寄递安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快递暂行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内邮件快件包装物(以下简称包装物)的使用、包装操作和相应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包装物,包含单个邮件快件使用的封装用品、胶带、填充材料以及用于盛放多个邮件快件的邮政业用品用具,不含邮件快件内件物品的商品、产品包装等。 本办法所称封装用品,包括邮件快件封套、包装箱、包装袋等。 本办法所称邮件快件包装操作(以下简称包装操作),是指为了保护邮件快件安全或者方便储存、运输,使用合适包装物、按照一定的技术方法对邮件快件进行包装的操作活动。 第四条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邮政管理机构以及按照国务院规定设立的省级以下邮政管理机构(以下统称邮政管理部门)负责包装物使用、包装操作的监督管理工作。 邮政管理部门应当与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健全共建共治协同机制,完善邮件快件包装治理体系。 第五条包装邮件快件应当坚持实用、安全、环保原则,符合寄递生产作业和保障安全的要求,节约使用资源,避免过度包装,防止污染环境。 第六条禁止使用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家有关规定的材料包装邮件快件。 第七条邮政企业、快递企业、经营邮政通信业务的企业(以下统称寄递企业)应当依法建立健全包装管理制度,明确包装管理机构和人员,落实包装管理责任,加强从业人员培训。 使用统一的商标、字号或者寄递详情单经营寄递业务的,商标、字号或者寄递详情单所属企业应当对邮件快件包装实行统一管理,监督使用其商标、字号或者寄递详情单的企业执行邮件快件包装管理制度。 第八条鼓励寄递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提升包装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第九条鼓励寄递企业与制造业、农业、商贸业等相关企业加强协同,推进一体化包装和简约包装,共同落实有关包装管理要求。 第十条支持建立邮件快件包装实验室,开展邮件快件包装研发,推行科学的包装方法和技术。 鼓励寄递企业与包装生产企业、科研院校等合作,加强产学研衔接,促进邮件快件包装产品、技术、模式创新和应用。 第十一条依法成立的行业组织应当加强行业自律,督促企业执行有关包装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引导企业推广绿色包装。 第二章 包装选用第十二条寄递企业应当严格执行包装物管理制度,采购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包装物。 第十三条寄递企业应当按照规定使用环保材料对邮件快件进行包装,优先采用可重复使用、易回收利用的包装物,优化邮件快件包装,减少包装物的使用,并积极回收利用包装物。 邮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与有关部门的配合,推进对包装物依法实行绿色产品认证,逐步健全行业绿色认证体系。 鼓励寄递企业采购使用通过绿色产品认证的包装物。 第十四条寄递企业应当遵守国家有关禁止、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的规定。 鼓励寄递企业积极回收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的替代产品。 第十五条寄递企业使用的包装物应当具备保护邮件快件内件物品的功能,并方便封装、运输和拆解。 鼓励寄递企业通过信息化技术与包装物相结合等措施,提升包装实用性。 第十六条寄递企业使用的包装物中的铅、汞、镉、铬总量以及苯类溶剂残留应当符合国家规定。 禁止使用有毒物质作为邮件快件填充材料。 第十七条鼓励寄递企业建立可循环包装物信息系统,在分拣、转运、投递等环节提升可循环包装物的使用效率。 鼓励寄递企业之间、寄递企业与包装物供应商等市场主体之间健全共享机制,扩大可循环包装物的应用范围。 第十八条寄递企业应当根据包装箱内装物最大质量和最大综合内尺寸,选用合适的包装箱。 第十九条寄递企业应当优先使用宽度较小的胶带,在已有粘合功能的封套、包装袋上减免使用胶带。 鼓励寄递企业使用免胶带设计的包装箱。 第二十条寄递企业应当优化邮件快件包装,加强结构性设计,减少使用填充材料。 第二十一条寄件人自备包装物、不需要寄递企业提供的,其自备包装物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禁止寄递物品和限制寄递物品的规定。 前款规定的寄件人为协议用户的,寄递企业应当向其书面告知,其自备的包装物应当符合国家规定。 第二十二条具备条件的寄递企业应当全面推广使用电子运单,设计、使用电子运单应当注意保护用户信息安全。 第三章 包装操作第二十三条寄递企业应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强制性标准制修订本单位包装操作规范,并按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的规定备案。 第二十四条寄递企业应当建立并实施从业人员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制度,加强包装操作知识技能培训。 第二十五条寄递企业应当按照环保、节约的原则,根据邮件快件内件物品的性质、尺寸、重量,合理进行包装操作,防止过度包装,不得过多缠绕胶带,尽量减少包装层数、空隙率和填充物。 第二十六条寄递企业应当规范操作和文明作业,避免抛扔、踩踏、着地摆放邮件快件等行为,防止包装物破损。 第二十七条包装物发生破损时,寄递企业应当按照规范包装要求及时修补并做好邮件快件内件物品的防护。 第二十八条鼓励寄递企业在其营业场所、处理场所设置包装物回收设施设备,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和业务流程,对包装物进行回收再利用。 第二十九条鼓励寄递企业对回收后外形完好、质量达标的包装箱、填充材料等包装物进行再利用;对无法再利用的包装物,按有关规定妥善处理。 第四章 监督管理第三十条邮政管理部门应当依照本办法规定加强对寄递企业的监督检查。 监督检查以下列事项为重点:(一)寄递企业建立健全和执行包装管理制度的情况;(二)寄递企业落实包装操作规范的情况;(三)寄递企业开展相关培训的情况。 第三十一条邮政管理部门实施监督检查,可以采取下列措施:(一)进入寄递企业或者涉嫌发生违反本办法活动的其他场所实施现场检查;(二)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情况;(三)查阅、复制有关文件、资料、凭证。 邮政管理部门实施现场检查,可以采取现场监测、采集样品等措施。 邮政管理部门对样品进行检测、检验的,应当明确检测、检验的期间,并书面告知当事人。 邮政管理部门委托符合法定条件的专业技术组织进行检验、检测的,不免除邮政管理部门的告知义务。 邮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对监督检查中知悉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第三十二条邮政管理部门根据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需要,可以要求寄递企业报告包装物中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等情况。 寄递企业报送的信息和数据应当真实、完整。 第三十三条邮政管理部门建立实施包装物编码管理制度,推动包装物溯源管理。 第三十四条寄递企业应当协助配合邮政管理部门依法开展的监督检查,如实说明情况并提供文件、资料,不得拒绝或者阻碍。 第三十五条寄递企业使用的包装物不符合国家规定要求的,邮政管理部门应当责令寄递企业停止使用。 第三十六条邮政管理部门可以组织评估寄递企业包装管理情况。 第三十七条邮政管理部门依法记录寄递企业包装违法失信行为信息,并纳入邮政业信用管理。 第三十八条单位或者个人可以向邮政管理部门举报寄递企业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包装物等违法行为。 邮政管理部门接到举报后,应当及时依法处理。 第五章 法律责任第三十九条商标、字号或者寄递详情单所属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二款规定,未对邮件快件包装实施统一管理的,由邮政管理部门依照《快递暂行条例》第四十一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条寄递企业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使用包装物不符合国家规定,或者使用有毒物质作为填充材料的,由邮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一条寄递企业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二款规定,未向协议用户书面告知包装物要求的,由邮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二条寄递企业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未制定包装操作规范,或者未按要求备案的,由邮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3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三条寄递企业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未对从业人员进行包装操作培训的,由邮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四条寄递企业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对邮件快件的包装操作明显超出邮件快件内件物品包装需求的,由邮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五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三十二条规定,未遵守国家有关禁止、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的规定,或者未按照邮政管理部门要求报告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情况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一百零六条的规定执行。 第六章 附则第四十六条经营国际寄递业务的寄递企业应当采取必要措施规范进境邮件快件包装,优先使用环保材料,避免外源性包装污染。 第四十七条本办法自2021年3月12日起施行。 文章解读获取文件关注公众号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成都市供应链协会20210304会员播报积微物联聚龄供应链国药集团各类行业下的专委会计算、存储、安全、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助您业务飞跃发展连接用户与生活让生活更便捷更多彩连接企业与科技数字化助手,助力产业升级连接现在与未来探索面向未来的创新科技建筑.建造.施工.屋.室内设计.隔离试窗样式建筑.建造.施工.屋.室内设计.隔离现代建筑建筑.建造.施工.屋.室内设计.隔离现代建筑建筑.建造.施工.屋.室内设计.隔离试窗样式建筑.建造.施工.屋.室内设计.隔离室内设计建筑.建造.施工.屋.室内设计.隔离试窗样式建筑.建造.施工.屋.室内设计.隔离装饰设计建筑.建造.施工.屋.室内设计.隔离试窗样式建筑.建造.施工.屋.室内设计.隔离试窗样式协会智库专家Expert王智超官振中吴江谢海赖芳陈协洪查看更多机会清单Opportunitylist政府需求清单政府供给清单企业需求清单企业供给清单查看更多加入成都市供应链协会共建共享、连接世界,成都市供应链协会欢迎您的加入!立即加入协会会员AssociationMembers会长单位会长:胡伟职务:总裁任期:三年产生方式:会员大会选举轮值会长单位副会长:孟海军职务:董事总经理任期:3个月产生方式:理事会选举副会长单位理事单位会员单位查看更多简体中文简体中文English建站必看网站设计SEO优化自助建站免费建站解决方案网站建设网站营销网站运营网站seo产品产品功能产品价格使用教程最近更新联系方式客服:01000000000邮箱:1000000@qq.com地址:成都市互联网域名市666路©Copyright20142020网站模版友情链接省政府官网四川省人民政府市政府网站成都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成都市口岸与物流办公室企业网站成都积微物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准时达国际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国药集团西南医药有限公司成都全程德邦物流有限公司四川合纵药易购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成都聚龄云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媒体网站中国新闻社成都日报社华人头条号其他网站成都市供应链协会是一个国际多领域、多角度、多层次的会员企业交流合作平台。 行业纠纷举报电话:02861528539联系方式:成都市供应链协会秘书处通讯录邮箱:cdsgylxh@cdsca.cn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天府大道1700号环球中心W5区810室版权所有:成都市供应链协会Copyright©20182020ChengduSupplyChainAssociation(CSCA)AllRightsReserved蜀ICP备19021479号2技术支持:协伴云网络警察报警信息平台公安局公共信息网络备案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版权所有©成都市供应链协会技术支持:协伴云|商协会管理系统
站点概括关于www.cdopsc.com说明:
www.cdopsc.com由网友主动性提交被自动秒收录整理收录的,自动秒收录仅提供www.cdopsc.com的基础信息并免费向大众网友展示,www.cdopsc.com的是IP地址:- 地址:-,www.cdopsc.com的百度权重为0、百度手机权重为0、百度收录为0条、360收录为0条、搜狗收录为0条、谷歌收录为0条、百度来访流量大约在-之间、百度手机端来访流量大约在-之间、www.cdopsc.com的备案号是-、备案人叫-、被百度收录的关键词有0个、手机端关键词有0个、该站点迄今为止已经创建未知。
内容声明:1、本站收录的内容来源于大数据收集,版权归原网站所有!
2、本站收录的内容若侵害到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3、本站不接受违规信息,如您发现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清除处理!
4、本文地址:https://www.nazei.cn/xiazaidh/868b436bc7d9a0321790.html,复制请保留版权链接!
网站描述
九图设计库专业从事平面设计相关素材的收集整理发布的专业性网站,素材内容涵盖:海报折页,画册,封面,包装盒,手提袋,名片贺卡会员卡,标志LOGOPPT模版淘宝素材网站模板等相关素材。为专业设计人员提供设计上的参考。网站为共享发展模式,欢迎广大设计师,设计公司注册投稿,公司咨询电话:18800312706邮箱:58445745@qq.com
浙江鑫鑫电子线材,专业生产聚氯乙稀绝缘电经厂家,主要产品有电子线、电脑线、屏蔽线、射频电缆、聚乙稀信号线、民用电源线;还包括生产有PVC绝缘塑料、插头塑料,各种特种绝缘塑料.
沈阳柏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实验室气路系统和智能化实验室的设计安装、实验室装饰装修、实验室家具销售以及服务
异型钢管厂家(金诚达钢管13666359838)主营:六角钢管,三角钢管,八角钢管,椭圆管,花键钢管,异型精密钢管,半圆形钢管,D型管,菱形钢管,可定制加工,实力雄厚,欢迎前来订购!
西安瑞途电子公司主营产品:红外测温仪,红外线测温仪,双色红外测温仪,钢水红外测温仪,电力红外测温仪等,具有多年自动化红外线测温仪产品开发生产经验,为您提供一站式温度测量解决方案,公司在红外测温仪器领域拥有专业的研发和售后服务,咨询热线:18049555268
打造营口市数字营商环境新起点,助力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
临沂程通挂车制造有限公司_是一家具备国家公告资质的汽车生产企业,年产四千多辆专用挂车。具有一流水准和较强生产能力的流水作业生产工装设备
台风夜上海警方紧急救援,民警勇闯积水地下室救出被困老人近日,台风普拉桑侵袭上海,伴随着狂风骤雨,上海市多地出现了积水现象,在这样极端的气候条件下,9月20日凌晨,一场紧急的地下电梯救援行动在上海浦东新区上演,台风肆虐的深夜,一名七旬老人被困地下室电梯,命悬一线,幸得上海警方迅速响应和及时救援,成功脱险,凌晨4时48分,浦东新区万祥派出...。
网络应用 2024-09-20 12:27:07
近日,有网友在新加坡偶遇王思聪,他携女伴现身某豪华酒店,引发网友热议,这位网友在酒店大堂门口意外遇到了王思聪,状态良好的他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网友纷纷表示,看到校长本人感觉他还挺年轻的,据悉,王思聪可能是前往新加坡观看F1比赛,值得一提的是,这位网友还称赞王思聪非常接地气,身边似乎也没有保镖跟随,这在许多人看来是一种朴素和真实的体现...。
网络应用 2024-09-20 17:04:27
创新形式深化内容,各地宣讲团多样化普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新华社北京9月20日电题,讲干货重实效聚人心——福建、重庆、四川、宁夏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宣讲活动,为全面深入宣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福建、重庆、四川、宁夏各地宣讲团积极行动,深入基层一线,以多样化、创新化的形式,推动全会精神在各行各业凝聚共识、激发力量,一、福建,深入民营经...。
网络应用 2024-09-21 01:12:38
三星推出首款基于第八代V,NAND技术的PCIe4.0车载SSD——AM9C1,满足极端温度环境下的稳定运行需求IT之家9月24日消息,三星电子今日宣布了一项重大技术突破,成功开发出其首款基于第八代V,NAND技术的PCIe4.0车载SSD——AM9C1,新产品不仅满足了汽车半导体质量标准AEC,Q100的2级温度测试标准,更在,40...。
网络应用 2024-09-24 09:23:17
标题,伊朗对以色列发动导弹袭击行动——,真实承诺2行动,纪实据伊朗国家电视台报道,当地时间10月1日晚,伊朗针对以色列发动了一次导弹袭击,名为,真实承诺2行动,此次行动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伊朗国家电视台还播放了相关行动视频,总台记者倪紫慧为我们带来了详尽的报道,接下来,我们将从事件背景、行动过程、双方反应以及国际社会的态度等方...。
网络应用 2024-10-02 05:01:16
荣耀X60系列全新旗舰,研发实力铸就强大竞争力自从华为独立后,荣耀作为其子品牌,凭借其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品牌影响力,迅速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如今,荣耀X60系列已经逐渐揭开面纱,尤其是Pro版本,更是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解读这款新机的各项特性和卖点,一、品牌背景及市场定位荣耀作为华为独立后的子品牌,延续并发展了...。
网络应用 2024-10-12 12:00:57
涉案外逃资本市场人士林强落网引关注:和合系事件深度解析证券时报记者许孝如报道,近日,资本市场再次引起广泛关注,一名涉案外逃的资本市场人士被成功缉捕归案。这次的主角是和合系的实控人林强。据了解,他已确认被抓,目前正处于引渡过程中。这一事件始于今年和合首创公司的资金链危机,随后暴露出涉案的实控人林强的多项违法问题。接下来将围绕此事件展开深...
网络应用 2024-10-14 14:07:08
涉县太行梯田:农耕画卷中的微纪录片在华夏大地的辽阔疆域中,太行山脉以其独特的地理风貌和人文历史,孕育出了一幅美丽的农耕画卷。在这部短片的微纪录片里,我们见证了与太行梯田紧密相连的生活点滴,它们汇聚了人们对于大地的敬意和对丰收的期盼。以此为线索,我们跟随记录下了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的农耕画卷。二十四节气,被誉为农耕的晴雨表,它们不仅代表着时...
网络应用 2024-10-14 19:27:42
贝塞斯达游戏的质量挑战:在完美与时间表之间的抉择贝塞斯达软件公司作为游戏业界的佼佼者,以其招牌的RPG系列《辐射》与《上古卷轴》赢得了全球玩家的热爱。无论是其久负盛名的《辐射》系列,还是新近推出的《星空》,在作品推出之初都不可避免地因为各种问题受到了玩家的诟病。对此,曾担任《上古卷轴5:天际》首席设计师的BruceNesmit,对贝塞...
网络应用 2024-10-16 03:03:46
文章标题: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圆满收官,新目录即将亮相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记者徐鹏航)——近日,国家医保局宣布一项重大消息:经过紧张有序的谈判,2024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现场谈判顺利结束。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全新的医保药品目录将正式对外公布,自明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全新的医疗保障。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相关...
互联资讯 2024-11-02 12:32:48
英伟达加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人工智能巨头的影响与道指的变革上周五美股盘后的消息引起了广大投资者的关注:英伟达将取代英特尔,加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相关变动将于本周五,即11月8日美股盘前生效。这一消息立即助推了英伟达的股价上涨,周一盘中一度涨超2.6%,收盘时近0.5%的增长,表现明显优于当日的美股大盘。英伟达的崛起与人工智能的繁荣...
互联资讯 2024-11-05 14:27:50